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首期全球资管中心评价指数揭晓 纽约居榜首上海列第八
2021年09月10日 13: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9月9日电 (记者 李佳佳)“展望未来,众多的机遇都将在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聚集”,在9日由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发起主办的全球资产管理中心评价指数(首期)发布会暨2021中欧资产管理论坛上,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姜建清如是说。

  上海已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在“十四五”开局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海市政府今年5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的若干意见》和8月发布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中均指出:力争到2025年,把上海打造成为资产管理领域要素集聚度高、国际化水平高、生态体系较为完备的综合性、开放型资产管理中心,打造成为亚洲资产管理的重要枢纽,迈入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城市前列。

  姜建清从五个方面阐释了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一是经济调整创造新需求。碳达峰及碳中和涉及到上百万亿投资,体制深化改革将激活数十万亿国有资产,长三角腹地为上海资产管理发展提供广阔空间,科创板建设推动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上海自贸试验区将探索人民币离岸交易及跨境投融资,开展离岸证券、基金交易。这些投融资机遇联接了中国资产管理的供需两端,既为资金流向提供了蓄水池,又将社会财富转化为有效投资;二是资产管理迈入新时期。2020年底中国个人金融资产已达20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创下历史新高,每年增速约10%。预计未来仍将维持10%的增速,2025年这一数字有望达到332万亿元。数据表明,中国资产管理已经迈入黄金发展期,巨额的财富积累催生市场繁荣,多样化的理财需求呼唤更多的市场创新;三是风险偏好出现差异化。人们更加冷静地关注资产组合的安全性、收益性与流动性之间的平衡,增值、保值、避险、传承、公益等诉求更趋多样性;四是服务模式呈现科技化。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高新科技渗透到资产管理和理财投资等领域,使金融业整体呈现高度智能化的趋势。五是资产配置走向全球化。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建设及“走出去”战略实施,将推动中国金融开放的持续深化。

  他认为,在金融市场繁荣、监管改革深化、社会财富聚集、人口结构变迁、科技金融兴起、全球化浪潮等金融创新的强大驱动下,资产管理业务已成为中国金融市场的新亮点。

  当天,首期《全球资产管理中心评价指数报告(2021)》也于现场发布。从指数排名结果来看,纽约以明显优势的综合评分位居全球第一,伦敦、波士顿位列其后。值得指出的是,伦敦虽然名列第二,但与纽约有近8分的差距,且仅领先波士顿2分,说明第二梯队实力相近,且与第一梯队差距较大。香港、新加坡、巴黎、洛杉矶、上海、芝加哥和东京等七个城市的评分差距在2分以内,总体上实力相当,属于第三梯队。此外,卢森堡、都柏林、多伦多、法兰克福和苏黎世等城市的竞争力也十分接近,未来有望进入前十大全球资产管理中心之列。

  指数报告研究认为,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可分为中介型、海外型和均衡型三类。在分别将上海与三类领先的资管中心进行细项比较后发现:上海与巴黎综合实力相当,且能提供更大规模的资金和底层资产;上海在营商基础和人才储备方面与香港还存在明显差距,在营商基础、人才储备、资管机构等三个领域均与伦敦、纽约有较大差距。基于此,建议上海在建设全球资管中心过程中,把握“三大方向”:一是引进机构。推动绿色资管产品的创新,引导境内外领先的资管机构配置中国绿色资产,为中国“双循环”战略服务。二是引进资本。推动资本双向流动和人才流动,发展中介型服务,成为全球资产配置的重要平台。三是全球布局。拓展中国金融集团海外布局,为国内养老金、主权财富基金、保险公司、银行以及个人提供海外投资服务。

  在谈及指数结论对上海建设全球资管中心的启示时,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与金融学教授、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表示,首先,中国是大国,上海在资金供给和底层资产(尤其是规模)方面有较大优势,中国的债券收益率和人民币长期升值趋势是海外资本长期流入的主要驱动力。其次,上海需要在资管机构的企业税率、个人所得税率方面做出突破。现在全球疫情仍在持续,中国防疫措施得当,对海外华人的回流、海外资管机构的落地有极大的吸引力。如果在税率方面推动改革试点,将显著提高上海的资管人才储备和资管机构的国际化程度。第三,上海需要丰富ESG金融产品体系,积极推动ESG资管产品的创新,引导境内外领先的资管机构配置中国ESG资产,为中国“双循环”战略服务。

  姜建清也认为,全球金融业通过高资本消耗和重资产获得微薄利润的发展道路,无疑是不可持续的。因为不仅收益容易受到挤压,而且对资本的要求较高。他建议,中国金融机构制订转型方案并推动业务的全面转型,要对业务结构、机构和人员进行重新摆布,回归核心业务和资产管理等领域。(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丹沁  

5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