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2021 TELL+科学嘉年华在沪举办 推出“沉浸式科普共读”“青年科学家故事分享”
2021年09月25日 20:16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9月25日电 (郑莹莹)全国科普日之际,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瑞金二路街道主办的第三届 TELL+科学嘉年华25日在“科学圣殿”科学会堂举行。走进科学、认识科学、崇尚科学,百位参与者在此开启了一场贯穿全天、独具一格的科学探索之旅。

  作为2021年上海市全国科普日的重点项目之一,2021 TELL+科学嘉年华已是连续第三年举办,这也是街道在上海市科协指导下,积极探索“党建+科学”模式,充分整合辖区资源,优化创新科普项目,全力打造“在瑞金,爱科学”特有品牌的主打项目。

  科学并非遥不可及,科学就在我们生活之中,作为推进社区科普的“最后一公里”,我们不仅要增进公众对科学知识的了解和认识,更要倡导建立起科学的思维与理念。

  ——60分钟:沉浸式科普超级共读

  一小时无手机,百人超级共读。

  提前导读、读后解析,小组交流、问题互动。

  即兴阐述“我的科学宣言”,让蒂姆·卢恩斯著作《科学的意义》变得不那么生涩和枯燥,帮助市民更好地从科学本身及其发展理解其意义。

  为打破科学书籍易让人望而生怯的印象,除了现场营造无手机、沉浸式、群体共读的氛围,阅读马拉松创始人姜涛老师还特别分享了阅读科学书籍的方法和意义,带领阅读者更好地走进“科学世界”。

  而这一小时科普阅读还仅是本期超级共读的起点,9月26日—10月25日,百人超级共读还将在线持续打卡进行,和一群志同道合的阅读者,共读一本书籍,交流心得体会,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也是在无形培养阅读习惯。

  ——5位青年科学家:舞台式故事分享会

  下午2点,百名阅读者化身听众聆听了五位科学工作者有关与科学的故事。“我们不仅要学习科学知识,还要特别学习科学家‘求真’、‘宽容’、‘不盲从’的精神”,这是故事分享会后大家的共性反馈。

  今年是中国航天科技的大年。金凤是来自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的航天工程师,负责为卫星研制平台天线。她说,卫星发射是一项需要面对未知的工作,这一定程度上和我们的人生一样。不同的是,科学家们相信科学的力量,这为未知领域的探索指出了方向,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们需要从中借鉴,在未知情况下,建立自身明确的基于理性思考之下的信念,对于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

  高校是发展科学技术、传播科学思维的主力军。沈辛成,上海交通大学青年教师,研究方向是科学史与科学文化。他讲述了4个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努力还原科技之于人之于社会的真相。他说,人们非常习惯给科学家贴标签,但这种简单化处理,往往会对年轻的科研工作者产生潜在的影响。沈辛成在做的事情,就是破除这些标签,让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拥有更大视野,做出更多的创新。

  近年来,碳达峰和碳中和成为热点话题。上海辰山植物园工程师郗旺,从“木头是怎样形成的”三个“反直觉”问题入手,深入浅出阐释了人们经常依赖的直觉和常识并不能很好的理解世界的道理。他认为,只有借助于理性思维,学习科学知识和方法,才能有更深入的对自然和社会的洞见,要让大众对于科学知识有更准确的认识,形成科学判断事物的方法,拥有科学的思维。

  人们对于营养健康的要求正在逐年提高。钟文泽是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名教师,他给大家介绍了自己对胆固醇的研究情况,以日常饮食为例,让人们理解了公共卫生事业的本质,提醒自己采取一些健康的生活方式,并持之以恒付诸行动,防病于未然之中。

  最后的演讲人也是本期活动的主持人黄翔,来自华山医院脑神经外科,TELL+科学连续三届“常驻”演讲人。他分享了作为科学工作者的喜悦与成就感——在瑞金街道支持下,他在2021年完成了100集趣味科普短视频制作,通过幽默生动的讲述让越来越多人学会了科学用脑,让更多人都可以享受学科学、用科学的快乐。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作为具有深厚科学和人文底蕴的社区,瑞金街道将致力于以“党建引领、资源共享,科学特色、服务群众”为目标,在社区积极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精神,努力打造“社区科普第一站”。(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郑莹莹  

5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