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为群众办实事” 用心用情用力破解“急难愁盼”问题
2021年11月15日 17:15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11月15日电(记者 陈静 童宽 李学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坚持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放在重要位置,以师生医护员工所思所盼为努力方向,用心用力用情破解“急难愁盼”问题,多措并举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地见效。

  强化顶层设计,完善线上线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学院在官网主页开通书记、院长信箱,广泛听取师生医务员工对学院改革发展的建议和意见,定期召开“我为群众办实事”院情论坛,向广大师生通报浦东校区建设、环境改造等提案项目,实现线上沟通零距离。为有效提升机关管理服务水平和优化机关作风建设,机关党委加强建章立制,推进规范管理,修订完善医学院机关党委会议制度,建立机关党委委员联系机关党支部工作制度,密切党委委员与党支部、党员和群众的联系,同时开展支部服务创新项目评比、党员模范带头项目评比等活动,强化机关队伍服务育人。

 

 

  优化工作流程,提升教职员工的工作效率。为解决师生医护员工在申报科研项目评审提供多媒体材料时的实际困难,图书馆为医学院系统教师提供国家及省、市级科研评审答辩的多媒体汇报材料制作“一站式”服务;基础医学院对实验动物中心进行升级扩展改造,从软硬件两个方面提升服务水平,为医学院及附属医院的学科建设提供坚实基础;财务处依托现有财务管理平台,通过在东、西校园各部署一台自助投递机的方式,简化财务流程,提供24小时不间断报销申请提交服务,解决了师生财务报销“最后一公里”难题。机关党委实施机关青年干部配备职业发展导师项目,精挑细选十余位机关青年干部,邀请机关负责人担任职业发展导师,形成“一对一”结对指导,并举办机关青年干部培训班,力求进一步提升青年机关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

  为了进一步改善校园公共卫生环境,提升师生员工生活品质,后勤集团积极响应“厕所革命”的号召,启动实施部分区域卫生间修缮改造工作,并定点架设摇头扇等辅助设备消散异味;为根除雨季漏水隐患,利用暑期安排专业工程队更换损坏顶棚,减少校园安全隐患;针对职工购置新能源车辆增多的现象,增设数个新能源车充电桩,解决教职工车位充电难的问题。老干部处制定并实施“一人一策”,为离休老同志提供精准化、个性化、亲情化的服务,让老同志乐享幸福晚年生活,充分体现学校对离休干部的关心关爱。团委牵头成立爱心暑托班,为暑期依然在校从事科研管理服务的教职员工解决“带娃”难题;综改办、工会通过区校合作促进基础教育提质扩容,竭力解决科研人才子女入园、入学的现实困难,缓解教职工最为关心的“民生”问题,为吸引高层次人才服务一流大学建设提供保障。

  学院为学生撑起“安全伞”,重点破解“难”事。交大医学院学指委、团委贴心迎新生,开学季为每位新生均准备了迎新大礼包和军训慰问物资;报到当天,为新生进行全程接车引导与行李搬运等服务;整理与发布交医生活攻略,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筛选周边优良商家,通过合作模式与店家达成协议,为交医学子提供专属优惠。构建学习平台,整合基础医学院、各临床医学院优质实验室资源,为本科低年级学生提供早期接触实验室的机会;针对大家从学生转为临床实习医生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编写包括儿科、查房、口腔等内容的实习宝典,并举办多场临床实习经验分享会,多方面助力学生发展。    交大医学院后勤集团定期开展后勤服务学生座谈会,切实了解并解决学生需求,扎实打好“保供稳价”组合拳,提升医学院教职工餐饮服务保障,以“光盘行动”为先导,改善师生就餐体验。针对学生反映的下课晚食堂只有凉饭菜的问题,购置加装保温装置并投入使用,延后食堂关闭时间,并拉慢出菜节奏,丰富餐品可选性,保证学生在不同时段的用餐需求。针对学生提出的衣食住行方面的相关建议,相关部门联合进行难题破解:对各公寓楼洗衣机定期拆桶清洗并严格落实每日内桶擦洗;筹划定点布设强电及上下水管道,增加安装直饮水机,解决学生饮水;通过网上问卷调研的形式,了解学生浴室花洒需求,对水龙头进行改造,有序安装直立式花洒与直冲水龙头;启动改造升级校园网工程,对中山南一路园区无线设备进行改造与更新,对合肥路、淡水路宿舍楼进行无线AP(接入点)入室部署,对设备性能进行调优,提升园区上网体验。

  打造医护人员的“加油站”,聚力破解“愁”事。学院全方位建设有温度、有温情的医院。附属瑞金医院对病房大楼进行整体化休息室改建,建成后的标准化员工休息室实现每个病区配置一台直饮水机、床品每周更换二次,配置有声读物、植物角、照片墙等,还特邀志愿者设计师进行色彩和内饰软装设计,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温馨的人文氛围;医院大力关怀员工身体健康,积极开展员工健康促进,建设标准化职工健身房,组织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职工健步走活动,编制特色工位健身操,推出“职工体适能测试和运动处方”微信小程序,针对肥胖等特殊职工举办减重减脂训练营等。附属仁济医院开展兄弟医院走访、职工问卷等调研后,邀请同济大学建筑设计师,将四百余平方的教学楼演讲厅改建成工会活动室,新空间包含母婴室、烘焙区、阅读区、健身区以及心理咨询室等区域,功能齐全、设施完备,为更好凝聚职工提供平台;医院针对当前职工在就诊、住院方面未建立完善的优享机制等问题,将职工信息导入挂号和住院系统,职工自挂号收费开始就能凭卡享受优,同时扩大优享对象,每名职工可附带4-6名家属享受就诊优先便利;另外增加本院职工体检项目,并将检查项目进行升级。

  为民惠民,提升医院管理能级。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新建50平面积的党建服务中心并投入使用,将其作为各支部、党员开展党建学习活动的专用场所之一;为切实解决南部职工上班停车难问题,通过前期调研排摸、方案规划与协调谈判,选定了医院附近小区停车场为外租点,为职工租用车位450个,租期5年,得到了广大职工一致认可;此外,医院力求完成病案管理全面无纸化,实现病案管理28项指标全面无纸化,实现主治医师 “一键批量数字签”等功能,助力解决病历使用共享和物理存储空间不足等问题。附属新华医院为进一步优化医院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创新性提出“紧密型搭档党委委员+选拔的专科运营助理(兼职)+财务(或绩效)管理人员+科室”攀登计划、“管理干部+科室主管护士(长)”五人组成的“组团式”专科运营管理模式并付诸实践,经过两批次的选拔招募,现已形成41人的临床专科运营助理专业化管理团队,运行至今管理成效显著,真正实现了“管理服务临床”“把时间还给医生”“把医生还给病人”。

  聚焦患者生命健康,交大医学院努力破解“盼”事。探索“三种模式”医疗志愿服务,提升患者就医服务体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秉持“医疗服务群众、教育回馈百姓”的理念,开拓“家庭+援建医院+上海医院”服务新思路,探索“三种模式”医疗志愿服务,力求真正做到为群众送健康、办实事。一是院内志愿服务。交大医学院及附属医院的师生医务员工利用业务时间在医院内开展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将所学医学知识和为老百姓服务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和家属来院就诊的焦虑情绪,加快了就诊流转,有效提升医院就诊问诊效率,规范院内就诊秩序和环境。二是送医送药志愿服务。交大医学院第五批“优青班”博士团赴江西井冈山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并在赣州市南康区开展健康义诊,为300余名居民进行健康指导。附属瑞金医院联合南翔、安亭两个紧密医联体,派出百余名名知名专家,同时开展三地大型义诊活动,服务患者超过900人次。附属仁济医院党员专家团应中国宋庆龄基金会邀请,前往江西太和县中医院开展大型义诊活动,服务患者超过200人次。附属新华医院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走出上海,前往曾是皖江抗日根据地中心区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渡江第一船”始发地无为市,为当地人民送医问诊。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前往临沂市妇幼保健院,开展“心系沂蒙”关爱革命老区先心病患儿慈善义诊活动,为30多位患儿开展义诊,并为1名先心病患儿实施手术。三是医疗援建志愿服务。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发挥独特优势,派出优秀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医疗援建边疆地区,紧密对接新疆、西藏等地区援建医院,将上海交大医学院的经验和方案带给援建医院的医务人员,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交大医学院及附属九院倾力参与“五朵金花”专项救治行动,将西藏日喀则地区的藏族小朋友接到离家万里的上海接受手术治疗,分别帮助两位小患者成功保住健康眼球和恢复正常听力,还帮两位小患者重获正常头面部外观。

 

 

  急患者所急,解患者之忧。附属仁济医院于今年8月正式启用出入院线上办理,减少患者往返奔波、减少人群聚集、提高效率;推广智能共享陪护床,试点推行“一键叫车”服务,同时将重新设计规划院区整体导视系统,力求建设“有温度、有温情的医院”、真正有效改善患者满意度。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为消除特殊健康状态儿童的预防接种这个传染性疾病防控的盲点,今年5月5日正式开设上海市首家针对特殊健康状态儿童的“预防接种评估与接种门诊”,开诊以来已为309位罹患先天性心脏病、血液病、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早产儿等的患儿进行预防接种评估,这标志着在我国儿童预防接种领域向国际接轨迈出坚实一步,同时,以着力于疫苗保护展开的“特殊门诊”,既是医防融合的一种实践,也是对倡导“以健康为中心”理念的现实诠释。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陈静  

5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