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揭秘:8年零再犯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2021年07月30日 17:08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7月30日电(记者陈静)社区矫正最显著的特征是社会化,在社会力量参与的深度、广度和形式方面,都是监狱矫正无法实现的。社区矫正机构不仅要努力确保管得住,同时还要积极追求管得好。记者了解到,2020年,上海市有7个区实现社区矫正对象零再犯,其中,徐汇区已将这项纪录保持了8 年。

  社区矫正对象有90%以上为缓刑犯,这些人中初犯、偶犯、过失犯的情况较多,犯罪情节较轻,也有悔罪表现。社区矫正对象虽然在社会上接受社区矫正,但是也并非享受绝对无限制的自由。 

  上海从2002年8月就开始试点社区矫正工作,试点以来,全市累计接收、解除社区矫正对象13万余人,近几年平均每年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1万4千余人,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罪率均控制在0.2%以下。2020年,全市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罪率为0.09%,大幅低于全国0.2%的考核指标,为维护社会和谐、保障城市安全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上海司法行政“媒体大V基层行”社区矫正法施行一周年专场活动来到徐汇区。据悉,一直以来,徐汇区司法局在教育矫正的探索之路上砥砺前行。2020年7月1日,《社区矫正法》的实施,确立教育矫正的核心地位。徐汇区司法局在扎实推进徐汇教育矫正基础性工作与特色化项目的前提下,以更高站位,更广视角,统筹规划,积极融入新鲜血液,加快区域社区矫正教育基地科学布局与实践应用,努力打造教育形式多样化、内容多元化、成效可视化的教育矫正新架构。

  据介绍, 目前,全区完成“一中心五基地”的教育平台建设,即以社区矫正中心为主阵地,秋海堂为国学文化教育基地、钟书阁为法治道德教育基地、吕鲜人家为公益劳动基地、邻港养护院为安置帮教过渡基地、孜途国际艺术中心为特殊对象未成年子女关爱基地。结合“四周一轮”集中教育、“两先讲师团”、“智普法”在线教育等形式,为徐汇区的社区矫正对象提供了更为科学、更为合理也更为安全的教育矫正环境,让对象回归融入社会之路变得更加平坦。

  据了解,2019年,钟书阁成为了徐汇区安置帮教志愿者协会成员单位,挂牌成为徐汇区社区矫正法治道德教育基地,并积极为区级公益服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两年来,钟书阁先后共为5名社区矫正对象提供了就业机会,帮助他们走稳回归社会的第一步。

  20出头的一位社区矫正对象小S之前因为故意伤害罪在大墙内渡过了很长的一段光阴。因为表现好,她得到了假释的机会。回归社会后,怎样重新融入家庭、融入社会,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成为了摆在她面前的一道道难题。社区矫正中心、司法所为解决她的就业问题想了许多办法。

  当钟书阁的负责人朱兵听说了小S的情况后,立刻答应给她提供一次就业的机会,并按照书店入取员工的正常程序,招录了小S。为了帮助她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朱兵为小S安排了相对简单的整理书籍的任务,之后逐步调整工作任务。同时,朱兵经常利用工作之余与她谈心,鼓励她要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在 在朱兵的耐心引导下,小S的自信心慢慢恢复了,与同事之间的关系也更为融洽,她真正融入到了这个集体。凭借着优异的表现,她在第二年被评为了优秀员工。

  从2010年到2020年的十年间,徐汇区着眼于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力求有效恢复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真正帮助社区矫正对象改变社会认知和行为模式,达到恢复社会关系,重建社会生活的目标。

  据介绍,该区聚焦“三分矫正”,着力打造门诊式“按需施矫”新模式。徐汇区司法局依托新航社区服务总站徐汇工作站(以下简称“徐汇工作站”),建立以“工作室带动项目化,项目化带动专业化”的运作模式,从心理矫正、关爱关护、教育学习、就业服务来开展特色活动,成立了“播爱新航、播爱书香、播爱心声、播爱扶苗、播爱尚法”五个专业工作室,推广“心理矫正CARE模式”,研发“播爱书馆:社区矫正对象阅读疗法”项目。

  五个专业工作室投入实质性运作后,逐步形成规范性工作流程及职责,以“项目工作品牌化”为发展目标开展工作,各自对外承接项目,运作主体从“工作站牵头实施+一线社工兼职参与”到“工作站主导推动+工作室自主运作+一线社工普遍参与”,从“分散型特色工作”到“集中式项目化运作”,逐步树立了徐汇自己的品牌——“播爱”系列。 

  2020年,徐汇的特色品牌项目“艺成长——徐汇区社区矫正对象教育成长项目”进入第四个年头。过去一年里,该项目组开展了“让生命影响生命”系列活动,通过关怀临终病人、关爱脑瘫儿童、关爱贫困儿童、关爱老年群体、关爱患病儿童等五次公益活动,让参与活动的社区矫正对象真正感受到爱与被爱的力量,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感受到被感谢、被信任的快乐!

  2020年初,为了帮助云南元阳县沙拉托乡贫困家庭儿童能够过一个温暖的冬天,徐汇区司法局社区矫正中心依托项目工作组,启动“爱的编织”公益服务活动,组织社区矫正对象为当地儿童编织过冬衣物。在动员阶段,当社区矫正对象知道活动是为贫困地区儿童送温暖、献爱心后,都踊跃报名参与。项目组从报名对象中挑选了具有编织技能的社区矫正对象,共为贫困地区儿童编织了88套围巾帽子。对象们所献出爱心,也得到了来自千里之外的感谢!而这样的感谢,更让对象更深切感受到被认同、被尊重的喜悦。有社区矫正对象在分享活动感想时就说到:一开始知道有这个活动的时候,觉得编织比较麻烦,如果支援贫困地区儿童,用捐款捐物的形式更直接。但在参加完活动后,我发现活动带给我的成就感不是捐钱捐物就可以有的,因为虽然一条围巾成本才几十元,但其中包含的爱是无价的。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社区矫正法》实施一年来,徐汇区在社区矫正法治化、规范化、标准化方面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比如,通过优化程序,完善了审矫对接环节工作,降低了矫正对象在决定机关文书生效后发生脱漏管的风险。又比如,加强证据采集及保全工作标准,进一步提升了审前调查、执行地(居住地)变更等具体业务工作质量。法治化框架下,徐汇区社区矫正工作能力水平和监管教育实效得到了同步提升,营造了更为良好的矫正秩序。

  2019年11月,沪苏浙皖四省市会签了《沪苏浙皖社区服刑人员外出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了长三角地区社区服刑人员请假外出的规定,也正是在这个时间段,徐汇区徐家汇街道接受这样一名对象:G某某,是某港口公司的高管,2019年因重大责任事故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

  G某某一直居住在徐家汇街道某小区内,在本案未发生前,他每天往返于上海-常熟,但进入矫正阶段后,由于无法因工作原因每天请假离沪,他只能每隔一两个星期请一次假,由于他是企业主要负责人,长时间无法到现场处置工作,影响了公司的整体效益,为此他本人也非常焦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矫正表现。

  《沪苏浙皖社区服刑人员外出管理办法(试行)》出台后,首次就因工作原因经常性请假外出做了规定,这对于G某某以及他的企业来说无疑是救命稻草,徐汇区司法局社区矫正科、徐家汇司法所第一时间将相关规定对其进行了教育宣传,G某某也严格按照规定提供了相应的请假证明材料,经过区司法局严格审核及向市局报备后,批准同意G某某在规定时期内,可往返居住地与工作地之间。到期后也仅需重新提供证明材料,即可延长请假外出时间。更为规范的审核标准、更为便捷的审核程序,更为人性化的监管方案,让G某某能够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下重新投入到正常工作中,不仅挽救了他的工作,更让他的企业能够更好地为长三角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向科技要发展力,积极结合“互联网+”理念,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成果与司法深度融合,徐汇区司法局始终走在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最前沿。“执法过程可视化、执法能力现代化、执法监管便捷化、执法管理科学化”,徐汇区司法局社区矫正中心信息化建设成果得到了司法部、市司法局、市矫正局领导的高度认可。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完善,徐汇区智慧矫正信息平台建设也在不断升级、完善,《社区矫正法》实施后,对标矫正委员会的建设方向,徐汇区司法局借助智慧矫正平台实现了与本区多个委办单位的数据互通,信息共享。

  据悉,早在2013年,徐汇区司法局以网上帮教中心信息化建设为手段,以社区矫正工作标准化建设为目的,以日常行为规范考核(计分考核制度)及刑事受害人救助为内容,提出了建设“互联网+标准化+执法与帮教”的三位一体的监督管理系统为目标的信息化系统。

  2013年—2015年,经过三年建设徐汇区司法局逐步打造了覆盖司法所专职干部、矫正安帮社工、社区矫正民警、社区矫正对象,区内公检法司信息互通,寓执法监管与教育改造于一体的信息化功能构架,形成了执法管理系统、信息交互系统、电子考勤系统、社工专业服务系统、互动帮教系统等“五位一体”的信息化体系。

  2018年7月,在司法部提出“数字法治、智慧司法”的信息化体系建设要求后,在区司法局的支持下,矫正中心确定了以“避免成为展示平台、避免形成信息孤岛、避免另起数据烟囱”为工作目标,构建“信息联通、执法管理、风险评估、精准洞察、三维智矫、全息慧治”的智慧矫正中心建设方向。11月,针对刑罚执行一体化中实时监管、预警研判、联动联防、应急指挥、精准矫治五大要点,完成社区矫正一体化平台建设,同时开发了集稳控人群、人脸识别、业务督办、远程督察、在线教育、移动监管、大数据预警和智能机器人八大模块于一体的徐汇区社区矫正综合应用管理系统,首次实现了上海现有社区矫正各信息化平台的数据联通。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陈静  

5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