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洞悉2021新消费趋势风向 业界聚焦“新消费 · 易增长”聚能自媒体产业能量
2021年03月26日 10:34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3月26日电(记者  陈静) 因为经济、制度和文化自信的社会氛围中,没有贫穷记忆的新消费群体,在快速的信息接收中,产生了品类分类与认知隔离,对环境、兴趣、场景的消费需求愈发细分也愈发清晰。

  作为行业的领军者、 微播易CEO徐扬26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分享了对新消费的深刻理解,以及2021新消费品牌的五大趋势风向。徐扬认为,人口基数大、消费能力强、消费潜力大让正在 Z世代和小镇青年2.0成为推动新消费的核心因素;同时,不同年龄层拥有极大的圈层差异,在相同的审美、品质、自我表达内,用户将建立更为忠于产品文化的等价沟通。在分散的信息环境下,能被念念不忘的产品必定具备“社交货币”的价值。

  据悉,过去的一年,新晋品牌从无到有,实现多圈层多点爆火;社媒平台布局短视频+直播的双赛道,完善商业化链条;垂类红人大胆恰饭,兴趣消费让新人群持续剁手,社交红人带来多元的消费模式、场景,消费链条更多、转化效率更高,数以万计的新消费品牌爆发式崛起,已成为新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量,在万亿的消费市场中,破局与重构、内卷与增长并存,2021年新的风向和增长机会与新消费环环相扣。

  在徐扬看来,新消费品牌的火爆几乎都是靠红人发力、跨界破圈、提升用户让渡价值,从兴趣平台建圈到流量平台拓圈,最后在私域平台聚圈; 内容与卖场跨界,DTC成为品牌新标配。利用社交媒体触达更多用户,通过实体店以及裂变之后回归私域成为品牌私有资产从而建立了品牌力。

  在不久前举行的2021第五届微播易风向大会上,微播易CEO徐扬指出:“每年我们把行业专家请过来,都希望聊聊世界往哪走,像今天在场的产业参与者:资方将更青睐哪些行业,品牌如何看待用户和渠道的快速变化,我们赖以生存的社媒平台将会如何顺应变化快速反应,这是风向大会的初心。” 

  资方代表崔志芳表示:“体系化社媒营销,推动新一代消费品品牌的不断涌现。”新消费崛起,是国内供应链和物流现代化进程加速的结果。用户需求变化、新消费品牌团队人才组织架构、创新能力与战略变化,促发了新消费的加速发展。产业上中下游的参与者只有系统化的将营销落到实处,才能让整个生态有序健康发展,更为长存和牢固。

  品牌代表张振栋指出:“UP主不是产品的商业化工具,而是品牌的兴趣营销大师。”随着用户品牌的兴起,本质上将是货架品牌时代的终结,传统品牌塑造的是以商品认知为中心的,主要是整个商品品牌的货架占用率,这个货架可以是线下的货架,也有可能是线上的货架。随着品牌的崛起整个品牌塑造路径发生了改变,3.0时代是人找人,最关键的问题是兴趣。

  快速变化的新消费时代下,如何抓住人心红利,建立对用户的“心引力”?业界知名人士刘良伟直言:“信任链接,从‘心’出发。”老铁新消费以真实为枢纽,让真实的内容与真实的感受,成就高效转化的核心竞争力。

  针对2021“疫”时新起的直播赛道,业界知名人士钱夫人表示,“未来直播将从内容工具进化为商业生态。直播本质是内容营销的其中一个环节,跟我们以往遇到的形态例如短视频、长视频、静态内容都相似,需要不同频次的内容对消费者进行不同覆盖的组合拳。品牌需要将达人看做品牌的翻译器,把品牌故事和产品卖点跟他的消费者传递清楚,最终帮助消费者搜集兴趣内容进行输出。把直播当成工具要看更长期,把直播的渠道运用到更多的营销传递,去传递这3-5分钟品牌真正想要传递的内容。”

 

 

  采访中, 微播易副总裁BMSG总经理李理对2021整体的新消费品牌热投进行预测。他认为,平台、机构、红人构建出完整的社交内容循环,资本、品牌让生态更具备商业价值。从定位、影响到投放、转化,私域,KOL营销始终贯穿在品牌营销或者成长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从圈地到圈人,以前独占渠道就可以获得红利,渠道是平面化的,在这个渠道上分布的这些兴趣圈层的人是今天做营销的关键。

  李理认为,品牌投放上,由于用户兴趣的分发,更多投放会选择不同品类的KOL,还会投放跨品类;KOC成为新标配。KOL越来越KOC化,KOL分享对于某个品牌的消费体验时对他粉丝的影响扮演了一个关键消费者的角色,用他消费的体验去吸引更多的他的粉丝关注也为品牌带来更多的赋能;此外,过去把KOL作为品牌展示的橱窗,但是现在这样的橱窗纵深直接从货架到工厂。

  业界知名人士刘润指出,信息触点是分散与多元的,掌握新渠道的整合打法,才能有效的链接新消费人群,通常我们称之为只有新渠道,才能成就新品牌。

  采访中,徐扬指出,2021年,微播易将持续为行业造血,为生态助燃,在新消费的大背景下,以实战角度出发、以交易数据为指导,拓展多元的产业合作机会,搭起红人、品牌、新消费的高速桥梁。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陈静  

5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