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期刊赋能,创新医工” 上海交通大学医工交叉期刊联盟在沪启动
2024年04月17日 18:20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4月17日电(记者 缪璐)4月15日,“期刊赋能,创新医工”上海交通大学医工交叉期刊联盟启动大会在瑞金医院举办。据悉,本次大会由上海交通大学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期刊中心联合承办。会上,上海交通大学成立“医工交叉期刊联盟”,率先开展医工交叉学术期刊集群化发展试点,以高水平学术期刊赋能“双一流”大学建设。上海市期刊协会会长王兴康、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副部长葛朝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沈柏用出席论坛并发表致辞。

  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沈柏用、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赵一新、期刊中心主任谈毅、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陈江平、医学院科技发展处副处长郭崴共同启动上海交通大学医工交叉期刊联盟成立仪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科技发展处处长崔文国与期刊中心副主任蔡云泽共同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工交叉期刊联盟办公室揭牌,公布“2024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工交叉期刊专项资助计划入选项目”,并授予36家期刊编辑部医工交叉期刊联盟成员证书。沈柏用授予爱思唯尔全球期刊出版高级副总裁Louise Curtis合作伙伴证书。

  Louise Curtis在合作感言中表示,全球医工转化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性成果,医工交叉领域的中国期刊发展势头迅猛,希望未来双方能深化合作,共同构建开放科学协作网络,促进学术创新,助力加速中国与全球科技界的广泛深度融合。

  赵一新,Louise Curtis,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执行副主编林关宁分别以“医工融合 组织创新”“全球化背景下如何驱动办刊成功”“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培育交叉学科人才与科研期刊的同步进步”为题作报告。与会专家学者们的精彩报告和分享为医工交叉期刊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注入了新的活力。

  医工交叉是科技前沿的深度融合,是突破医学“卡脖子”技术的“关键之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交通大学一直以来医工交叉学科底蕴深厚,培育出一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成果,在生物医学工程、脑科学、精准医学三个领域已有近千个研究主题居世界前沿地位。

  据了解,上海交通大学医工交叉期刊联盟启动,是上海交通大学“大健康”战略理念的体现,也是高水平学术期刊赋能“双一流”建设的积极实践。上海交通大学医工交叉期刊联盟首批入选期刊36本,涵盖临床医学、生物学、机械工程等上海交大A类学科,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工交叉期刊专项资助计划”项目为引擎,包括SCI期刊8本,ESCI期刊2本,北大中文核心期刊7本。联盟中有影响因子位居世界500强、入选WJCI“顶尖期刊”的Nano-Micro Letters、General Psychiatry、Translational Neurodegeneration,有位于JCR学科Q1区的Translational Research、Frontiers of Medicine、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s: Computational Life Sciences等国际强刊,有《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肿瘤》《现代免疫学》《临床儿科杂志》等创刊超过四十载的中文老刊,也有《心理学通讯》等学术与科普创新刊物,形成了“立足一流学科建设,医工交叉多维融合”的刊群格局。

  未来,该联盟将致力于搭建高质量期刊集群化服务平台,打造国际医工交叉期刊品牌会议,广泛组织国际出版战略合作。以“国际化、品牌化、集群化”为宗旨,进一步推动国际化高水平期刊的创办,持续助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中有关健康、教育等使命的实现;构建医工学术联动生态,打造理论前沿学术高地,激发原始创新活力;推进“有组织办刊”,践行共商共建共享,谋求医工交叉新融合,探索和实践新思路 、新方法,加速实现原创性成果重大突破,为“健康中国”建设做出卓越的贡献。(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缪露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