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第十四届东方名家名剧月闭幕 传统戏曲走进社区和高校
2024年04月20日 23:33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4月20日电 (记者 王笈)历时36天的第十四届东方名家名剧月19日晚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落下帷幕。本届东方名家名剧月期间,京昆越沪淮五大剧种交相辉映,8台8场海派佳作集中亮相,戏曲工作坊、戏曲非遗阅读推广、文化进社区进场馆进高校、文化惠民等活动的举办,拉近了观众与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距离。

昆剧《墙头马上》剧照。 主办方供图
昆剧《墙头马上》剧照。 主办方供图

  闭幕演出当晚,梅花奖、白玉兰奖得主黎安和沈昳丽主演的昆剧《墙头马上》再现了古典爱情的悲欢喜剧,复古的造型和一桌二椅的传统布置,突出了昆曲雅致的美学内核;3月15日,上海淮剧院都市新淮剧《金龙与蜉蝣》作为开幕大戏,用现代审美对历史题材进行了重新审视,出于戏曲又不固守戏曲,将西方文学中的悲剧故事内核掩藏在传统戏曲故事的框架中。

  3月23日,上海越剧院带来的越剧《西厢记》在曲径通幽的江南园林中徐徐开唱,一步一景,故事历经数次“反转”,观众也跟随剧中人跌宕起伏、婉转绝伦。3月24日,越剧《梁祝》演绎东方版“罗密欧与朱丽叶”,缠绵悱恻、唱腔清越。3月31日,上海滩顶流“小百搭”舒悦用地道的上海话戏说社会百态,引爆音乐笑弹,带观众领略了沪语和海派文化的魅力。此外,上海沪剧院经典沪剧折子戏《日出·重逢》《三看灯》《芦荡火种·智斗》《抢亲奇缘·定情》以及各具特色的沪剧十大流派联唱,也在演出中一展“上海乡音”的风采。

  4月12日至14日,上海京剧院众名角儿闪亮登场,三出广为流传的传统名剧尽显流派风采。国家一级演员傅希如与花脸名家唐元才携手带来传统大戏《杨家将》,二人在剧中展开激烈“较量”;青衣名家李国静、国家一级演员杨楠共同演绎风格诙谐的古典爱情轻喜剧《凤还巢》,剧中大段华丽别致、明快跌宕的高难度唱段,全面彰显了梅派唱腔的魅力;京剧名家王珮瑜、国家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王越演绎了流传的经典三国戏《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文武戏均十分出彩;余派老生王珮瑜饰演的诸葛亮手执羽扇、神机妙算,独坐城楼与司马懿斗智斗勇,“三报三探”极具戏剧张力。

戏曲工作坊。 主办方供图
戏曲工作坊。 主办方供图

  演出之外,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还设置了戏曲工作坊、戏曲非遗阅读推广及文化惠民等活动,吸引更多观众感受传统戏曲艺术的博大气韵。今春伊始,东艺走进世纪公园音乐广场,参与中外人才非遗国风主题嘉年华活动,名家名剧月推介吸引众多中外游客感受国学和非遗文化的艺术魅力;3月5日、4月3日,东艺分别走进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通过戏曲剧目集萃与推介,协助构建丰盈而典雅的校园文化,拓展有趣而卓越的美育路径。

  此外,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携手上海图书馆,推出了与非遗艺术结合的阅读推广活动,带领读者感受“非遗”精粹——淮剧和昆曲超越时空而长存的非凡意义和永恒魅力。3月9日,“对话经典,接力传承——《金龙与蜉蝣》主创谈活动”邀请到该剧复排导演海博和主演王俊杰解读经典和分享交流;3月17日,现场读者在上海昆剧团国家二级演员、闺门旦袁佳的带领下,回看昆曲发展演变的六百年,感受昆曲音乐和表演艺术的生命力,品味昆曲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演绎。(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