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把脉”康复医疗新未来 第四届基层社区康复创新服务与能力建设院长研讨会在沪举行
2021年08月05日 18:51   来源:中新网上海  
第四届基层社区康复创新服务与能力建设院长研讨会举行

  中新网上海新闻8月5日电 (记者 缪璐)从“十二五”到健康中国“2030”规划,康复医疗一直是国家战略层面重点关注的内容,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深刻阐述了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7月31日,为了进一步促进康复技术转化和资源共享,更好推动康复医疗事业高速发展,以创新科技、创新思维提升康复医疗行业技术服务水平,推进康复事业发展,第二届康复与辅助技术论坛、长三角智慧康复专科联盟学术年会、第四届基层社区康复创新服务与能力建设院长研讨会在上海举行。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卸古致辞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卸古在大会开幕式致辞中介绍,2019年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批准发起了全国“基层康复创新服务与能力建设公益项目”,旨在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基层康复管理服务体系中的创新应用。项目发起后的近两年时间,已在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中医院、内蒙古丰镇市中蒙医院等机构取得了显著成效。他表示:“我们将持续推动康复智能化发展,完善康复分级诊疗体系,建立针对全国基层的康复服务体系。我们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新材料等先进技术在康复领域的广泛应用,必将弥补基层康复产业的短板,惠及更多群众,有力推动中国基层康复事业的发展。”

  推进基层康复事业借鉴前沿健康理念、经验

  当天下午举行的第四届基层社区康复创新服务与能力建设院长研讨会上,多位康复机构的管理者和科室的领导者深入探讨,一起把脉康复事业的发展与规划。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陈作兵分享了后疫情时代中国康复医学学科发展的思路和挑战。作为浙江省第一批援鄂重症肺炎国家队的一员,陈院长深有感触,在实战过程中,他率先提出整体化、个体化治疗方案。他指出,康复医学在新冠肺炎诊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新冠肺炎急性期的心肺等重症康复,通过仰卧位呼吸可以大大改善通气功能,新冠肺炎的主战场向后期康复转移。

上海永慈康复医院院长沈旭东发表演讲

  上海永慈康复医院院长沈旭东分享了基于患者体验的智慧医院建设实践与探索,并介绍了永慈康复医院以重症康复为特色,将现代康复技术与临床医学、传统医学紧密结合的实践经验。他指出,当前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的程度越来越高,在优化就医过程,改进医疗质量,提高服务效率,保障医疗安全等诸多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智慧医院作为智慧医疗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推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智能化的强劲动力。

  康复服务的提升离不开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尤其是机器人、康复智能化等问题。结合目前5G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康复向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已然大势所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计算机中心副主任柏志安发表演讲

  “瑞金医院作为一个三甲医院,主要任务还是疑难杂症、医教研,瑞金医院希望成为老百姓身边的瑞金医院、云上的瑞金医院。我们在思考怎么样把瑞金医院的能力通过信息化的技术输出,特别是一些边远地区、缺医少药的地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计算机中心副主任柏志安分享了三级医院与社区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创新与探索。

  多方赋能提升社区康复服务能力

  中国老年化增速全球第一,六十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2.55亿,患慢性病的老年人约2亿,其中康复需求超过1000万,但仅有百分之二十左右能得到康复治疗,存在很大的缺口。

上海市杨浦区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崔明发表演讲

  上海市杨浦区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崔明分享了关于社区康复中心建设的思考。他分析,面对巨大的康复服务供需缺口,发展社区康复中心可作为当前解决基层康复难点,满足居民实际需求的重要途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也是基层康复的网底,承担着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能。近年来,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各类康复服务,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居民就近获得康复服务的需求。”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黄埔院区院长刘悦介绍,该院康复专科从2014年开始的五张病床、一个住院医生,经过15年的发展至今,达到开放13个病区、575张床位。他分析,如果各个科室都能够尽早让康复介入,都会带来非常大的助力,康复专科对医院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医院未来的发展都能够起到压舱石作用。

  完善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普及全民康复理念

  在圆桌论坛环节,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创新服务与能力建设的探讨”为主题,围绕如何利用社区资源为社区内居民提供基本和必要的康复医疗服务等话题,上海市社区卫生协会副秘书长陈冬冬、上海市徐汇区卫生事业管理发展中心副主任顾文钦、上海市杨浦区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崔明、上海市闵行区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王伟刚、瑞和康医生集团医学副总监李超深入交流。

  陈冬冬分析,人才匮乏对社区康复的落地带来较大挑战,如果有人才、资金、政策及管理层面的支持,康复医学也会如全科医学的发展一样如火如荼。“有三甲医院康复科的指导和相互转换,康复事业才能蓬勃的发展。”顾文钦表示,“目前看来人人都需要康复,除了政策落地层面,加强人才建设、加强科普宣传,包括居民康复理念等都需要进一步去提升。”

  崔明表示,社区康复进入起步阶段,要打造一支高质量的团队,社区康复的技术也非常重要。同时在社会各层面去探索、去结合、去促进,都是非常关键的要素。王伟刚表示,社区康复未来肯定要依靠医联体建设,“社区康复中心怎么来给自己造血?除了我们本专业康复科的康复医师能力以外,最重要的是动员家庭医生去引导康复科,此外如何去建立一个高效的激励机制也非常重要。”

  李超作为一名康复医生,从事康复工作十六七年,并一直服务于基层。在他看来,社区康复最重要的一个瓶颈是人才问题,在基层也有硬件、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都不可能在短期内补齐短板。“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在康复学科建设端,无论从学科的定位、理念、人才培养还有科室的经营管理方面,瑞和康医生集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广大基层医院在布局具体基层康复工作时,如果面临一些瓶颈,不妨考虑借助市场化的手段来共促发展。”

  科技赋能,包容普惠,是中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繁荣的必由之路。第四届基层社区康复创新服务与能力建设院长研讨会的举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各领域专家深入探讨,碰撞智慧的火花,共同推动智能康复技术在基层开展广泛的临床科研和推广应用,健全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推动康复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让智能康复升温,让基层康复理念传播,为创造高水平、高质量、高智慧的康复服务而共同努力。(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缪露  

5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