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在“汇讲坛”聆听红色“前行之歌”:红色作品何以打动新一代观众?
2021年06月20日 13:36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上海徐汇 供图

  中新网上海新闻6月20日电(郑莹莹)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之际,徐汇艺术馆特别策划《前行之歌》特展,用音乐、绘画、话剧、游戏串联一场红色之旅。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编剧罗怀臻在现场分享了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创作历程,“大家今天看到这个非常火爆的作品,其实在投拍之初还是受到很多质疑的。”他说,“质疑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觉得这个作品有一种不可更改性,经典已经伴随着这个电影深入人心,你要去涂改记忆、修改记忆,重新种植一个新的记忆,我觉得是很难的。第二,这个作品有一种不可舞蹈性,原型人物李侠发报的空间只有两平方,腿一抬就踢到窗子了,人一站起来就碰到屋顶了,怎么跳呢?更何况怎么跳双人舞呢?大家觉得这个作品具有一种不可舞蹈性,因此不可为。”

  “当时,我从拒绝这个创作到接受这个创作,感动我的就是一个数字,李侠这个英雄在上海潜伏了12年,三次被俘,每次都受刑,12年在刀锋上行走,每天过这种日子,离他的理想实现只有20天时间,上海解放20天前,他被枪杀了。12年和20天,这个反差太大了,是个巨大的遗憾,我想这就是我真正创作这部作品的动力。”罗怀臻说。

  他说,我们曾经感动过一代人,要再度感动现在这一代人,要重新编排这个故事,重新寻找那个共情点和共鸣点。今天的观众主体是“80后”“90后”乃至“00后”,对他们来说,祖父这代人的事情很遥远,父辈也没有经历过这个事情,所以要对他们种下红色记忆,要让他们相信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要找到他们感同身受的点,所以我开始寻找……”

  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副研究馆员严洁琼说,解放前的上海经常被称为“十里洋场”“东方巴黎”,但是在看似纸醉金迷的背后,其实有很多爱国人士、革命人士在各个角落里默默工作,“可能你不经意走过的一个地方,就有先辈们抛洒热血的痕迹,我觉得这些值得多多挖掘讲述。

  她分享了徐汇艺术馆建筑背后的一些故事,“其前身为鸿英图书馆,是当时一座很有名的私立图书馆,有‘东南第一文史馆’的美誉。”

  此次展览深入挖掘了徐汇区的红色历史人物、建筑及其背后的故事;沉浸式多媒体音乐情景剧《前行之歌》以聂耳的音乐作品为线索,引领观众穿越到上世纪三十年代。与一般舞台不同,演员将围绕中央入座的观众们,进行环绕式表演。观众还可能被演员选中互动,代入剧内角色。

  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教师姜涛分享了《前行之歌》的创作心得,他说在策划阶段就想要把展览内容主题和演出融为一体,“这对一个导演来说是很大的挑战,我们就尽量让这个空间变得多元,让演员跟观众能够产生一个包围式的互动,最后大家看到的演出就是这个样子。环绕演出、包围式演出,也是我一直在探索的互动小剧场戏剧的一种尝试。”

  徐汇艺术馆《前行之歌》特展策展人唐丽青介绍了展览的内容,她说,艺术馆这些年一直在探讨,如何来提供一种不同的观看视值,“这些年跟观众近距离接触很多,我发现,其实并不是传递一个知识点或者一张美妙的图片,就是我们所有的社会职能,我们希望有更多人参与进来,跟我们一起思考、一起前行,这也是我们一个小型艺术馆的‘前行之路’。”(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郑莹莹  

5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