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长宁检察:直播售假、真假掺卖、非法解析……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呈现新特征
2021年04月26日 19:11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4月26日电(李姝徵 钱宇文)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传统犯罪由线下向线上的转移,侵害知识产权案件数量逐年上升。在第21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之际,长宁区检察院对近年来办理的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进行分析梳理,并通过网络直播方式发布知识产权检察白皮书。

  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长宁区检察院共受理审查逮捕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194件406人,逮捕171件320人;受理审查起诉知识产权犯罪案件196件423人,起诉159件275人,已判决125件196人。主要涉及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假冒注册商标罪、侵犯著作权罪、销售侵权复制品罪等罪名。其中,假冒注册商标类案件占比最大,并逐年上升,2019年该类案件占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总量比例为83%,2020年占比94%,2021年1-3月占比97%。

  案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犯罪组织更加职业化、规模化。不同于以往小规模零散售假的情况,当前犯罪团伙出现了公司化运营的新趋势,各犯罪环节分工更加精细。如在“迪拜港”系列售假案件中,犯罪团伙细分为直播带货团队、销售团队、仓储团队和售后团队等,涉案团伙成员多达60余人。

  2.直播售假成新兴手段,制假售假另辟“新途径”。伴随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直播形式的兴起,直播卖货成为“新一代电子商务模式”。部分犯罪分子借助直播带货渠道,利用直播间观众从众、捡漏等心态,低价买进假冒品牌商品然后高价售出,严重影响消费者合法权益。如洪某某与皮具商王某某等上家合作,进购假冒LV、GUCCI、DIOR等品牌的包具、墨镜、手表、配饰等商品后,指使员工通过建立粉丝群、话术引导、直播互粉等形式营销“迪拜港大叔包包治百病”等10余个直播账号,以直播卖货形式出售假冒品牌商品,累计销售额达人民币1000余万元。

  3.正规店铺“真假掺卖”,经销商成制假售假“传播源”。部分正规授权经销商为赚取更多商品利润铤而走险,通过收购仿冒水平较高的假冒品牌产品以正品价格对外销售,形成从事假货购买到违法售假的“黑色利益链”。如林某等人经营多家电子数码产品网店并获得了相应品牌授权,为牟取高额利润,林某等人从非正规渠道购买假冒“华为”“荣耀”商标的手机屏幕,再通过上述店铺转售给他人,至案发销售金额达人民币48万余元。

  4.侵犯涉外品牌著作权犯罪多发。日本万代公司“命运”“刹帝利”等玩具深受市场青睐,2015年至2018年间,黄某某等人在未经权利人许可的情况下,采取拆分权利人销售的高达玩具原作品并仿制模具等方式,在广东、浙江等地工厂内生产、复制上述高达玩具,涉案金额达600余万元。该院以侵犯著作权罪对侵权仿制高达模型的黄某某等3名被告人依法提起公诉。2021年2月,黄某某等3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四十万元至十万元不等。

  5.利用“深度链接”等互联网技术手段实施犯罪。涉互联网的知识产权案件更加专业复杂,侵权人往往具备专业知识背景,新技术、新手法的出现给案件查办不断带来新的挑战。如利用“深度链接”等互联网技术手段盗播热门视频牟利,刘某某等18名被告人以营利为目的,通过租用服务器建立个人网站,利用非法运营的“平民解析”网站,在未经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优酷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等著作权人许可的情况下,盗用大量视听资源加载至自己开设的视频网站上,供他人浏览点击播放,并以在网页上刊登收费广告的方式获取巨额利润。日前,18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至拘役四个月不等,并处罚金二十万元至一万元不等。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已经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民生活幸福、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和国家安全紧密联系。

  近年来,长宁区检察院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提升办案专业化水平,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审前主导作用;强化与互联网企业的交流协作,畅通取证渠道;深度对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新需求,针对性提供检察服务;加强新兴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提升工作精细度和实效性。

  下一步,长宁区检察院将继续强化问题导向,以机制促实效,着力完善符合知识产权案件特点的诉讼规则,积极优化知识产权案件办理模式,构建知识产权保护新格局。(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姝徵  

5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