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除隐患、拦住“灰犀牛” 浦东民警王昊君的新课题
2021年04月27日 10:07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4月27日电(李姝徵)“最近在忙什么?”一句简单的招呼打开了王昊君的话匣子。这头话音刚落,那头他就桩桩件件地列出来许多同时在推进的工作。

  王昊君是浦东公安分局治安支队基层指导科副科长。十余年的警察生涯中,要说难忘的高光时刻,那一定是去年9月。那时,王昊君获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前往北京参加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

  去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后,浦东公安分局成立防疫工作专班,王昊君被抽调过去,在“中枢神经”的重要岗位上干了大半年。长达7个月的时间里,他没有一天休息,始终保持着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如今,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王昊君也回归了日常的工作岗位。基层指导科,是分局各项业务的牵头部门,按照王昊君的说法,他需要理出思路,总结出一套方法论,让基层民警有抓手,能直接上手就干。

  “在这个岗位上,要学的东西太多了。”王昊君做过交警、便衣,还在专案组里做过内勤,但他还是常常觉得,自己肚子里的东西不够。为此,自走上这个岗位以来,王昊君就天天往基层跑,往所里跑。分局一共64个派出所,他两个月就跑完了。他说:“我得跑明白,才知道活该怎么做。”

  浦东区域面积大,构成丰富。既有城市经济中心,也有郊远农村,可以说每个区域的派出所都面临着不一样的情况。在一趟趟的跑动中,王昊君对各个派出所的特色业务了然于心,“这有个好处,集思广益,每个地方好的做法,我会想办法梳理成可复制的经验,推广到其他地方。”

  今年年初起,上海市公安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除隐患、铸平安”专项行动。要除隐患,不仅着眼于已经暴露出的问题,更要深度挖掘一些可能造成“灰犀牛事件”的潜在危机,提前干预防范。

  “所谓‘灰犀牛’事件的起源,大多是隐而不发的矛盾。要想在这一方面防患于未然,对于社区民警发现问题的能力要求非常高。”许多社区民警给王昊君倒过“苦水”,所以他知道,要想真正了解一个社区的情况,至少要在这个岗位扎扎实实地做上五年。即便如此,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很多家庭矛盾都是藏在家门里。要想摸透,只靠社区民警的力量,确实单薄。

  杨园派出所的一个好方法给了王昊君启发。早在十年前,杨园派出所就开始发掘辖区保安的力量,作为服务管理居民的一支编外队伍。派出所和社区牵头,整合了辖区内所有小区的物业安保力量,加以培训。平时的工作中,派出所与这支队伍建立起联动机制,有异常情况及时调度。

  “在很多时候,物业保安是最早发现安全隐患的,消防通道被占了,邻里矛盾吵了几句,可能不一定会报警,但物业一定是知道的。”王昊君觉得,这样的经验可以复制、推广。很快,几家派出所里建起样板工作站,社区警务工作将物业保安也拉了进来。派出所可以直接把指令下发到各物业保安所里面,物业保安发现可疑情况可以及时向派出所报告。杨园的成功经验,成为这次“除隐患、铸平安”专项行动中其他派出所学习的标本。

  发现问题之后,要解决问题。除了规范处置流程之外,梅园新村派出所与第三方调解力量的合作,让王昊君找到了另一套可行的模板。

  矛盾调处的主体不仅仅是公安,还有司法机构。陆家嘴街道以购买第三方服务的形式,引入专业的调解机构——东方调解中心。中心的专业调解员均有调解所需的专业背景,还有多名心理学、医学、金融、法律等专业人士组成的专家库,在遇到疑难纠纷时,启动专家咨询程序,提供智力支持。

  在梅园新村派出所,接报纠纷类警情后,民警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将纠纷移交至派出所调解工作室调解。与耗时耗力的“打官司”相比,老百姓对调解这种方式的接受度更高,调解工作在解决婚姻家庭、邻里矛盾等问题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调解是项技术活,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事半功倍。”王昊君说,现在调解机构的案源九成以上都来自于法院。如果派出所能与调解中心建立联动机制,接报的纠纷案件能得到专业调处,将矛盾消弭于前端,或能成为解决问题的一方良药。

  在基层指导科这个“百科全书派”的科室里,王昊君有做不完的新课题。在他的工作“LIST”跟进的、待跟进的工作非常多:打防电信网络诈骗,五一后的非机动车管理条例相关研究,临港新片区基建带来的外来人员管控问题。桩桩件件,排满了。荣誉在身,他始终谨记父亲的交代:“要淡定,做事要更仔细,更细心。”(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姝徵  

5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