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我为群众办实事|凝聚多方合力 化解经年积案 公正可感可触
2021年04月30日 15:01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4月30日电(李姝徵 张敏)“十几年了,我的心终于敞亮了。”说完,难掩激动的老高拭了一下眼角,拿起笔利索地签下了息诉罢访承诺书。淤积在他心中15年的“法结”“心结”,被这场由杨浦区检察院检察长谭滨主持的公开听证会彻底解开,由此还对检察机关种下了“情结”。

  领导包案:办实事 求极致

  时光的镜头拉回到2003年10月24日,老高因涉嫌非法拘禁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后经审查认定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而在此后的十余年间——2006年至2020年,“意难平”的老高以被公安机关错误拘留20余天为由,持续要求国家赔偿,并不断向四级检察机关信访50余次,要求进行监督。

  15年上访路,年复一年的奔波挣扎,把老高熬成了“内心煎熬”“失去希望”的老人,60岁出头的他显然比同龄人苍老许多。他的每一次上访,各级检察机关都高度重视,认真接待,始终在法律和政策框架内维护他的权益,家人一直劝他“别去了”,但“心结难解”的老高“仍难以理解”。

  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今年年初,当工作人员把老高信访案件情况上报后,谭滨检察长主动包案这起最难啃的“骨头案”“钉子案”。他仔细审阅案卷,全面掌握案情,确认原案办理结果无误后,又调阅相关信访件及来访记录,详细梳理老高历史信访诉求及处置情况。

  现场接待:聚合力 释法理

  “我就称呼你老高了,你的情况我们一直很关注,现在面对面听一听你的诉求。”

  调卷核实后,谭滨检察长主动约谈老高。平和的开场白,一下子消除了老高紧张而忿懑的情绪,拉近了距离,增进了信任,便敞开了心扉。

  “可能你对法律理解有些偏差,你只是被刑事拘留过,因为情节轻微,我们检察机关始终认定你是不构成犯罪的,所以你并没有犯罪记录,无论是对你之前的再就业还是孩子今后的发展都没有影响。”

  了解老高的“心结”后,谭滨检察长耐心释法说理。

  (检调对接化解社会矛盾新路径 引入“外脑” 助力专业疏导新桥梁)

  接待现场,还出现了心理咨询师和人民调解员的身影。两位“第三方”专业人士也都与老高“唠家常”“讲道理”,用各自的专业方式疏导安抚老高情绪。

  “老高是个自尊心极强的人,我们还是要疏通他的心理情绪。”

  结束接待工作,谭滨检察长又邀请两位“外脑”坐下来,一起完善化解工作方案,他们都给出了专业意见。

  公开听证:解心结 更透明

  3月17日,谭滨检察长主持召开了该案的公开听证会。邀请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第三方律师作为3名听证员共同把脉会诊。

  公开听证是化解信访积案的有效手段,通过听证员等“第三方”释法说理,听取各方意见,将检察办案过程“晒在阳光下”,主动接受监督,让公平正义可触可感可信,真正做到“为群众办实事”。

  听证会上,老高充分陈述申诉理由及意见主张后,原案承办检察官和侦查人员分别阐述了原案事实以及做出决定的理由,再由三位听证员就事实证据、法律适用问题逐一提问。

  各方充分表达后,经听证员们闭门评议,当场公布评议结果,一致认为原检察机关处理决定正确,并建议检察机关结合老高家庭困难情况,可以予以适当补助。

  “这么多公正中立的‘明白人’坐下来听我讲,给我摆事实、举证据、讲法理,将我心里的障碍一扫而空。”

  经过听证,缠绕老高多年的心结终于解开了。

  “感谢检察机关,让我感受到了司法体系的公正公平,在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下,我这糟老头对今后的人生又充满了期待。”

  事后,老高向杨浦区检察院送上了锦旗,执拗硬汉握着工作人员的手不停道谢,几度哽咽。

  司法为民是具体的,它体现在一件件具体案件中、一个个办案环节上。“久诉不息的信访积案单靠检察机关单打独斗效果有限。我们不能因循守旧,而是要不断优化方式方法,凝聚多方合力,把人民群众身边的每一个‘小案’都当成‘天大的案件’办好,让群众对司法为民的感受更加真实。”谭滨检察长如是说。(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姝徵  

5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