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腾讯科技向善暨数字未来大会:“数实共生”开启疫后经济新模式
2021年01月10日 21:05   来源:中新网上海  
腾讯研究院 供图

  中新网上海新闻1月10日电 (钟海 郑莹莹)腾讯科技向善暨数字未来大会2021于9日举行。本届大会是腾讯研究院举办的第四届科技向善大会,以“共生”为主题,探讨现实世界与数字空间、传统行业与数字技术、线下世界与线上世界的新型关系。

  大会上午场“共生•科技向善”聚焦数字世界与现实社会的交互影响。英国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项飙、科幻作家陈楸帆、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郭凯天、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研究院院长司晓分别发表了演讲。腾讯研究院与腾讯学院联合发布了《科技向善白皮书 2021》,总结过去一年全行业在科技向善领域的思考与探索。

  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郭凯天也回顾了科技向善作为一种行业理念在过去四年的发展。他谈到,“2020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大家都感同身受。当疫情发生的时候,学校、饭店、商场都暂时关门,在众多的‘门’都关闭之后,大家发现数字平台向全世界打开了数字的大门。可以说,数字科技在疫情期间给不确定的世界带来了更多的确定性。”

  郭凯天指出,互联网行业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得益于全国网民和全体民众的支持,也得益于政策的发展。因此,当考虑互联网产业发展和企业发展时,应当把它放在国家和社会对数字技术未来期望的大背景之下。而在这个大背景下考虑问题,科技向善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应当成为中国社会,甚至是人类社会在迈向数字化未来过程中一条坚持不变的基本准则。

  ——后疫情时代的科技发展与反思

  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研究院院长司晓在演讲中指出,今年大会特别选择“共生”这个包容性的主题,以此概括过去一年人类社会的共同经历,也代表了互联网行业和数字未来应倡导的发展方向。

  2020年,人类社会与新冠病毒正面遭遇,疫苗研发进展加速,但可以预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还将继续与病毒共生共存。过去一年,整个社会的运行和生产生活方式所发生的变化,也将持续演进。

  同样,传统行业与数字技术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合,远程会议、远程办公、在线教育快速普及。融合并非替代,也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共生共荣,相互促进。

  “科技产品和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融合在进一步加深,如何利用技术的新鲜力量解决问题,是科技向善的要义所在,也是我们需要持续思考和行动的方向。”司晓谈到。

  英国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项飚在《从“社会人”到“系统人”》主题演讲中建议科技行业在设计现代系统的过程中,要关注更多细节上的内容,“如何更加精细化的捕捉劳动者的劳动,衡量劳动成效?除了从用户角度,是否还可以将劳动者自身的主观意识、感受也纳入到系统的评价体系中?”

  科幻作家陈楸帆在主题演讲《当赛博朋克成为现实》中指出,科技向善的一个重要意义,是思考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技术系统,以及如何与自然、如何与自身和谐共处。他以“爬山”作为例子,指出:“科技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是帮助人像爬山一样,不断看到更加开阔的远方,看到更加美丽的风景。”

  ——《科技向善白皮书2021》:探讨科技与社会的共生方式

  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研究院院长司晓和腾讯学院院长、腾讯企业文化部总经理马永武共同发布了《科技向善白皮书 2021》(以下简称《白皮书2021》)。

  从2019年起,腾讯研究院每年通过内外部案例研究和访谈的形式,剖析科技行业内生的向善产品与模式,吸收社会各界对科技行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集结成年度《科技向善白皮书》。

  《白皮书2021》总结和梳理过去一年全行业内对科技向善的思考与实践,精选多领域的知名学者,围绕科技伦理、互联网行业治理、企业内部科技向善机制建设等主题的访谈,以及“可解释性 AI”“AI协助自闭症诊断”“网络社区氛围建设”“短视频流量分发机制”等技术和互联网案例研究。此外,《白皮书2021》还特别增加了“科技战疫”专题,截取了“疫情谣言治理”“AI辅助筛查”“数字化流调”和“疫后促进经济复苏”四个互联网行业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的重要片段。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邱泽奇在《白皮书2021》序言中呼吁,应更广泛的关注科技行业的向善实践,加速科技为人类福祉的实践:“社会对善的诉求,无疑是理解科技带来社会后果的指引,积极的思考、忧郁的批判,都是我们需要面对的。在科技貌似越来越有自主性的时代,科技实践才是我们需要真正关注的,善意的倡导和批判,只有落实到为人类福祉的实践之中,科技向善才真正落到了实处。共生,是运用科技增加社会福祉,用社会诉求推动科技创新的基本法则。”

  ——数实共生,开启科技行业发展新模式

  在下午场,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IDC中国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武连峰发表了主题演讲。腾讯研究院与IDC中国联合发布了《数实共生——未来经济2021白皮书》。

  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加速了产业和社会治理数字化的进程。《数实共生——未来经济2021白皮书》(以下简称《未来经济白皮书》)以疫情以来经济和社会发生的新变化为基础,提出了“数实共生”的理念。

  “数实共生”即在用户、企业、产业和国家四个层面,数字技术和工具对传统模式提供全方位的辅助与赋能,从而实现在全社会不同层级上的提升效率、改善决策与体验优化,实现数字科技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

  基于“数实共生”这一全新概念,《未来经济白皮书》分析展望了新基建、新平台、新应用、新组织、新供给、新消费、文化科技、未来城市、数字信任和数字生态共同体等十个领域的发展脉络。

  会上,腾讯研究院还发布了《变量:2021数字科技前沿应用趋势》报告,这份报告基于科技行业的发展趋势,对前沿技术在近期的落地应用做出了展望。报告中包含 14 个前瞻性的趋势预测。其中,既有对AI、产业区块链、量子科技等通用技术应用的落地的展望,也有对数字科技在医疗健康、交通出行等垂直行业创新应用的洞察。《报告》还指出,随着“上云用数赋智”的普及和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安全领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变革。与此同时,一个虚实集成的世界正在越来越近地向我们走来。

  针对后疫情时代前沿科技落地的新趋势以及数实共生的新模式,会上还展开了主题为《后疫情时代的“数实共生”》的圆桌讨论,到家集团首席公共事务官郎永淳、树根互联副总裁刘伟光、腾讯云副总裁王景田参与了讨论,腾讯研究院首席经济学顾问吴旭亮担任圆桌主持。

  ——与人文共生,让科技更有温度

  数实共生不止是经济问题,亦是在科技不断改变生活的当下,理性科技如何与人文社会互动的问题。在大会的尾声,讨论了关于“负责任的数字化如何实现?”的话题,乐平基金会联合创始人沈东曙主持了圆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教授邓国胜、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孙萍、腾讯企业社会责任部负责人葛燄、腾讯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部总经理陈妍参与了圆桌讨论。

  在主会场外,呈现的是今日美术馆2021年首展《未知的未知》部分展品,由跨媒体艺术家郑达创作的《上传者》、《云的函数》、《生理反应》和《生成的线索》等作品。今日美术馆未来将以年轻和先锋的态度继续探索艺术与科技的共生模式。

  艺术家郑达将腾讯研究院《数字中国指数报告(2020)》中的数据注入《生理反应》与《云的函数》两件艺术品,赋予艺术装置新的数字意义。《生理反应》装置的主体由 600 个计算机 CPU 冷却风扇构成,风扇的启停和速度由算法控制自动化运行,《数字中国指数报告(2020)》国内主要省市“用云量”数据被郑达输入这件艺术品,使其运转与地方经济和数字技术的脉动连结起来。

  在另一件作品《云的函数》中,一个不断转动的丝带在空气中制造出声音与丝带感,郑达运用《数字中国指数报告(2020)》中六大数字文化产业(游戏、新闻、电影、音乐、视频、动漫文学等)发展的数据,通过装置的运动,给观众带来视觉、听觉、嗅觉多感官冲击。

  郑达谈到,这些作品可以让抽象的数据变得可见和可感知,进一步促进我们对当下科技与生活的共生思考。(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郑莹莹  

5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