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智能+广电”:上外《广播电视专业实践》课程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
2021年05月10日 20:59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5月10日电(徐银)他们在江西会昌调研脱贫攻坚第一线,报道美丽乡村建设的丰硕成果;他们在莫斯科郊外的五一村探访中共六大会址常设展览馆,感受革命先辈低潮奋进的历史——他们是上海外国语大学背包记者团,是来自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专业实践》课程的师生团队。近十年来,该课程不断探索如何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用前沿科技驱动实践创新,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国际传播能力,让红色基因和思政元素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了专业教育。

  立足于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的大背景,《广播电视专业实践》课程遵循“智能+广电”的建设思路,关注前沿科技,聚焦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应用,有效开展数据采集、用户画像等调研分析,了解海外受众需求。同时团队充分整合资源,打造国际化的教学团队,并与业界公司深度合作,与主流媒体的资深记者协同教学,邀请包括艾美奖得主Brian Winston在内的业界知名专家为学生授课,带领学生以“背包记者团”形式开展海内外多媒体报道实践。近年来,学生们的实践作品发布在学习强国、中国日报等各大主流媒体,并曾在丝绸银幕亚洲美国电影节、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国际大赛等比赛获奖十余次,社会实践成果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上海市计算机能力大赛等比赛获奖,完成包括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在内的双创项目数十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课程团队负责人,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诸廉老师介绍,该课程于2001年广电专业创办之初开设,二十年来始终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围绕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进行了诸多探索。2012年,为了加强社会实践与理论学习的紧密连接,课程团队提出要将“理论-实践”课程结对建设,推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于是将《世界广播电视事业》与《广播电视专业实践》结对建设,两门课程精准协同,课程模块一对一,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哺理论。结对理论课2020年获批了上海市首批一流课程。

  据授课团队成员,广播电视系主任侯微老师表示,《广播电视专业实践》课程强调“思政教育+专业教育+社会服务”紧密融合,强调技术赋能,培养学生积极运用海外受众喜闻乐见的视听方式和新媒体手段讲述中国,同时让学生在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理解社会、研究社会、服务社会。

  近年来,这一支广播电视课程团队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强调培养“会语言、精领域、通国家”的卓越国际化人才的办学定位支持下,积极对接国家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战略需求,立足前沿科技,培养专业敬业乐业的国际视听传播人才,打造学生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的传播能力。(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徐银  

5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