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馆校合作”沪上高校艺术教育专业学分评估首次走进美术馆
2021年01月18日 13:08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1月18日电(张亨伟)16日,16日,上海西岸美术馆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艺术教育专业合作全面升级,首次将沪上高校艺术教育专业课程学分评估移入美术馆实施,全新的“馆校合作”突破了校内文本考核与书面答辩,把”大学搬家”,将鲜活的艺术现场与美育课程融为一体,实现艺术资源与学校教育需求有机衔接。

  二十余名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专业学生将在西岸美术馆当前展览“时间的形态”艺术现场中,实践校内所学的艺术鉴赏理论,对展品进行深度读解。观展后,学生将发表学习成果,回应《艺术概论与鉴赏》课程中所习得的方法,结合亲历体验,以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综合艺术形式再度剖析与演绎作品中的关键概念。

  在《艺术概论与鉴赏》课程成果发表会上,学生们以各自的方式分享了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其中,一组学生以蒙德里安的《黄红蓝》为主题,通过事先采访、现场演讲和演奏等,探讨了抽象绘画元素与音乐元素的共通性。“我们选择西岸美术馆来进行这门课程的发表,一大原因是因为‘时间的形态’的可跨越度比较广,”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专业舞蹈教师刘冉对澎湃新闻记者说道,“例如康定斯基的许多作品都与音乐、舞蹈相联系。所以学生们到美术馆来,虽然只是看到了美术作品,但是能够触发其他的艺术通感能力,这也是我们课程的目标,我们希望这个课程不只是传授单一的学科知识。”

  在华师大教育学部艺术教育专业副主任徐韵看来,艺术教育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人们仍然需要感性思维,艺术在其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完整的人应该拥有审美的、非功利的生存状态,而恰恰在感受艺术的过程中,你能获得这样的经验。所以未必是艺术专业的人才需要艺术,每一个人都需要。”

  《艺术概论与鉴赏》课程给在场师生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学生们在现当代艺术史中捕捉“时间的形态”,将书中的艺术史与眼前的艺术品相结合,将真实艺术现场与教育情境融合。并开放式邀请公众共享美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真正接近艺术,理解艺术,反哺公众社会文化生活。

  目前,高等学府作为教授艺术学理论的重阵,十分重视“观看”的实践性学习,让学生们通过接触艺术作品,去增强对世界的感知,更是对艺术与教育社会化属性的探索。教育的根本是从社会化需求出发,破墙出塔是于公共环境不断地打磨下,通过艺术形式回应对世界的认知。

  2021年,西岸美术馆将持续深耕当代美育,并尝试走出常态化 “馆校合作”,剥离美术馆、高校以及公众间的阻隔,将教育发生的过程透明化,让公众多角度见证和参与教育的发生与实践,共同催生新当代美育方式。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张亨伟  

5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