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新春佳节 非遗文化线上进万家
2021年02月09日 16:58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2月9日电(记者 陈静)记者9日获悉,为了在传承中留住文化记忆,孕育传统节日的时代韵味,让市民游客度过一个更有温度、更有内涵、更有特色的中国年,杨浦区推出了“乐嗨过大年 非遗进万家”线上活动。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春节作为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是万家团圆、共享天伦的美好时分。

 

 

  “上海工人大锣鼓”“江南丝竹”“棕榈叶编织”“江湾面花”“建筑微雕”“鸟虫篆”“杨浦社区布艺画”“玉雕”“竹笔逆锋倒书”“扯铃子”……用户大年初一开始,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将通过多个平台,在线上陪伴民众迎接牛年新春。

  上海工人大锣鼓是中国民间打击乐中一朵瑰丽的奇葩,气势恢宏,极具震撼力。它是杨浦作为上海老工业区一个典型时代的文化产品,是杨浦百年工业文明的真实写照。上海工人大锣鼓于2009年列入杨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13年入选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代表性传承人有唐占魁、吴庆龙、朱金和,其中唐占魁是该项目的市级传承人。

 

 

  江南丝竹是流行于江苏、上海、浙江地区的民族器乐合奏形式,是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使用的乐器为丝弦乐器和竹管乐器,故称之为“江南丝竹”,在杨浦一带流传已有百年历史。江南丝竹2007年列入杨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同年入选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江南丝竹的国家级传承人为周惠(2011年故),阮弘为该项目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棕榈叶编织历史久远,主要综合运用撕、拉、绕、刺、穿、扣等编织技巧进行艺术创作。棕榈叶编织于2007年列入杨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09年入选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中国的面塑早在宋代的《梦梁录》中就有文字记载。上海江湾地区,在明代就有景德观赛会习俗,在赛会期间,附近乡村的香案上都供奉着各种面花和酒菜,逢年过节民间也有制作面花的习俗。江湾面花于2009年入选杨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18年入选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建筑微雕是集木雕、石刻、骨雕、瓷塑工艺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手工技艺,主要分布在上海市杨浦和徐家汇等地区。建筑微雕于2007年列入杨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09年入选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鸟虫篆”的历史源远流长,以前叫“鸟虫书”或“鸟虫”,现在正式命名为“鸟虫篆”。“鸟虫篆”篆刻的传承包括:鸟虫篆书法、纂刻艺术理论鉴赏、创作技法传承。“鸟虫篆”篆刻于2020年列入杨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玉雕是我国传统技艺中的一朵奇葩。玉雕造型独特、技艺精湛,传承至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上海是我国近代以来逐步发展形成的重要的玉雕技艺传承地之一,其海派玉雕独具特色,对古老玉雕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和贡献。玉雕于2014年被列入杨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逆锋倒书,是把正常书写时的收笔当作起笔,笔锋逆转的一种书法创作。因书写工具是用竹笔,故称为竹笔逆锋倒书。竹笔逆锋倒书于2007年列入杨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扯铃子,又名空竹、空钟、空筝、风铃、风葫芦、地虻牛等,运动历史悠久,广为流传,扯铃子运动传入上海后,逐渐演变发展,成为老上海弄堂文化“九子游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九子游戏”中难度最高,花样最多,表演性最强的一项游戏,深得上海地区群众喜爱。扯铃子于2014年列入杨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陈静  

5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