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沪剧《挑山女人》在美琪大戏院再度上演
2021年03月31日 14:04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3月31日电 (王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经典剧目展演季”正如火如荼举行。作为展演季的重磅剧目,曾拿下“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等多项大奖的沪剧《挑山女人》30日、31日在美琪大戏院再度上演。

  自2012年10月26日首演至今,这部由宝山沪剧团根据真实人物改编的原创小成本沪剧盛演9年而不衰,巡演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拿下了包括“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优秀剧目奖”、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在内22个重要文艺奖项,累积演出场次达279场,观摩人数超过28万。逐年攀升的口碑指数,更让这部作品“跨界”获得各地方剧种青睐,据悉,迄今为止,该剧已被河南豫剧、广西壮剧、山西蒲剧、安徽黄梅戏四大剧种搬演、移植。

  《挑山女人》能以这样的方式走向全国,让华雯欣慰又自豪:“一部作品能走多远,除了要经历时间上的考验,也要检查空间上的拓展度。《挑山女人》被那么多剧种相中,既是作品本身的魅力使然,也是对‘上海品质’的肯定和推崇。我们也算是给上海‘扎台型’了。”

《挑山女人》。 /宝山区沪剧艺术传承中心 供图
《挑山女人》。 /宝山区沪剧艺术传承中心 供图

  安徽故事 海派演绎

  《挑山女人》根据齐云山女挑夫汪美红的真实故事改编,展现的是一个最平凡的母亲释放的爱的能量。该剧将目光辐射长三角,聚焦一个安徽的“女挑夫”。安徽故事上海来讲,既体现了这座海纳百川的城市博大的胸怀,也凸显上海班底的精耕细作。

  为深入挖掘这个真实故事,将其艺术化地还原于舞台,华雯率领主创团队多次走进齐云山采风。她跟着汪美红一起上山,“她挑着一两百斤的担子,我们空手”,华雯说,“走到1000多级台阶时,我们就走不动了,而齐云山总共有3700级台阶”。汪美红对贫穷处之泰然,从不怨天尤人的精神,让大家肃然起敬。

  创排之初,任谁也没想到,这样一出由区级剧团打造,既无大制作、也没大明星的、甚至至今都没乐队配置,仅以录音带伴奏的小成本制作能走南闯北盛演9年,还能数度受邀登上北京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助力沪剧这一地方剧种拓展全国影响。

《挑山女人》。 /宝山区沪剧艺术传承中心 供图
《挑山女人》。 /宝山区沪剧艺术传承中心 供图

  移植搬演 最佳传播

  让编剧李莉印象深刻的是,大约在《挑山女人》首演不满两年,中国文化部就捎来口信,希望能将这部接地气的好戏输送到渴求好戏又缺乏原创的地区。当时,动作最快的是河南豫剧,河南豫剧院三团和宝山沪剧团签订了协议,获得移植版权。紧随其后,壮剧版《挑山女人》问世,而有“拼命三娘”之称的蒲剧名家景雪变亦不断推进移植搬演事宜。

  面对想要移植搬演《挑山女人》的剧团,华雯从未开口要过一分钱版权费,仅要求对方在说明书上写明“向上海宝山沪剧团学习剧目”即可。在华雯看来,这是上海文化走出去的一次契机,也是各地剧团对“上海出品”的信赖,这也体现了上海文化的胸怀。

  她直言:“豫剧、壮剧等地方剧种的改编帮助《挑山女人》长久地留在河南、广西、山西的舞台。尤其是黄梅戏的移植,更是让这本就来自齐云山的故事,能够回到家乡以安徽家乡戏的形式唱给汪美红的父老乡亲听,这体现的是‘上海制造’的能力和品质,也展现了长三角文化交流的成果。”

《挑山女人》。 /宝山区沪剧艺术传承中心 供图
《挑山女人》。 /宝山区沪剧艺术传承中心 供图

  “上海制造” 品质保证

  作为《挑山女人》的编剧,李莉曾骄傲表示:“沪剧《挑山女人》从编、导、演到制作,全是上海的原创力量来完成。”华雯也强调,《挑山女人》的成功得益于固定而有效的主创团队,包括像著名编剧李莉,导演孙虹江,作曲汝金山及舞美、灯光设计等,不仅培养出团队默契,更形成了独特、统一的艺术风格。

  当然,沪剧这一颇有局限性的地方剧种的优秀作品,要“跨界”“破圈”掀起移植热潮更得益于观众的肯定。华雯说:“其他地方剧种之所以愿意来移植整部作品,说到底就是它能引发观众的共鸣。沪剧《挑山女人》到北京、河南、广西、山西、安徽、广东等地方都曾演出过,不管听不听得懂上海话,台下都‘哭’成一片,观众是真的喜爱和感动,他们的掌声、泪水和谢幕后迟迟不愿离去的身影,证明这部剧已超越剧种本身的局限。”

  也正是这份“超越”给予其他剧种搬演的勇气。豫剧、壮剧、蒲剧、黄梅戏《挑山女人》的主创人员们纷纷表示:“金杯银杯不如观众的口碑,沪剧《挑山女人》拿下那么多座奖杯,那是专业人士对其艺术品质的褒奖,而我们更看重的是九年来无论这部剧到哪里演,都能赚得眼泪、获得掌声、赢得喝彩。”

  回看沪剧《挑山女人》掀起的搬演热潮,亦是上海这一“戏码头”向“戏源头”转型的缩影。现如今,曾被冠以远东第一戏曲大码头美誉的上海,不仅是各大剧种争相竞艳的舞台,还是原创优秀作品的孕育孵化地,而“上海制造”不单是潮流导向标,也正向着品质保证迈进。(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笈  

5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