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美国艺术家上海开启亚洲首场美术馆专题个展
2021年07月04日 11:15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7月4日电 (记者 陈静)美国艺术家玛丽·阔思在亚洲的首场美术馆专题个展4日正在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举行。

  1968年开创性的“白光”系列;20世纪70年代的“黑光”系列;以黏土为基底的“黑地”系列;以氩气作为填充的“灯箱”系列等……近30件大尺幅作品均为阔思六十年艺术生涯中的代表性创作。

 

 

  1945年出生于美国加州伯克利的玛丽·阔思,在六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通过精巧构思和精准的几何绘画,不断探究着抽象、物质性和感知力。阔思的作品被众多机构永久收藏,包括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等。2018年,阔思的首场美术馆专题个展《玛丽·阔思:光的探索》在纽约的惠特尼美术馆举行,并在2019年巡展至洛杉矶郡立美术馆。

 

 

  据悉,光是玛丽·阔思艺术创作的主题和对象。1968年,驾车行驶在马里布的太平洋海岸高速公路时,阔思关注到了相关工业原料,发展出独特的绘画技法——将层叠的玻璃微粒融于丙烯颜料。阔思将这些微小的玻璃颗粒散布在绘画表面,形成纤薄的层次,并且借助胶水和颜料使之附着于画布,从而开创了一种擅用光线折射曲率的美学形式。

  走进展厅,《无题(白光系列)》(1994)是展览的开篇,这幅纪念碑式的作品长达10米,是玛丽·阔思“白光”系列中极具突破意义的作品。《无题(束)》(2020)延续了“白光”系列的线索,作品高耸,拔地而起,成为无需支撑物、呈现于钢板之上的绘画。两块钢板之间还形成了一个狭长、带状的负空间,凸显阔思创作中的“内光带”主题。

 

 

  据了解,从1966到1968年,玛丽·阔思设计了一系列氩气灯箱作品,追寻绘画与光相互杂糅的创作方式。她称其为“光的绘画”。这些作品以特斯拉线圈和高频发电机为驱动力,穿透墙壁传输着电磁场。为了获得这些专业的工业材料,阔思接受了高阶的培训,并开始学习量子物理。

  1970年,阔思从洛杉矶搬到托潘加峡谷(Topanga Canyon)。受环境的启发,她创作了全黑系列。据介绍,作品《无题(黑地)》(1978/2021)反映了艺术家这一时期的探索。阔思在其工作室周围的群山间探险,用石膏材料在壮阔平坦的岩石上拓印。她把模具转塑成黏土,随后在自己定制设计并建造的立式窑炉中烧制成瓷砖。她在烧制的黏土上涂绘高光的黑釉,使其吸收并遮挡光线,营造出涟漪般的反光;熔融黏土的表面因而起伏显现出地貌学的形态。

 

 

  艺术家还别出心裁地在黑色颜料中混入亚克力小方块,《无题(黑光绘画,闪光系列)》(1976)成功营造了光的吸收和闪闪发光的效果。

  展厅里,记者看到,阔思的“拱门”系列采用了一种结构性的建筑形式,它与人的尺度比例相结合。这些开始于1989年的绘画让人联想到门或入口,与观看者的身体及其栖居的空间有着切身的关联。作品《无题(红色双拱)》(1998)引入了彩色,这是阔思在1990年代开始的创作探索。

  展览中还有三件大尺幅的“带状”绘画。它们表明艺术家对三原色的深入探究。她将玻璃微粒层叠地铺展于红、黄、蓝的色块之上,并将它们隔离于厚重、垂直的黑白带状之间。(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陈静  

5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