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上海专家成功三维隔空成像治疗房颤 介入手术微创化趋势凸显
2021年08月16日 17:24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8月16日电(记者陈静)房颤冷冻消融是治疗心房颤动的重要手段。记者16日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获悉,该院心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南)汪芳团队成功探索实现了在心脏三维成像介导下的房颤冷冻消融术。

  汪芳告诉记者,相较传统二维技术,三维成像介导使得导管无须接触心内膜,就能“隔空”感应,探测出周围结构,并在屏幕上摹画精准模型。此举在术中操作更为精确、安全的同时,大幅降低了射线和造影剂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手术效率。

  68岁的于先生(化名)被诊断为阵发性心房颤动。经讨论,汪芳教授团队决定为他实施KODEX-EPD三维标测系统介导下的房颤冷冻消融术。相关系统采用介电成像原理,其精度更高、稳定性更好、抗干扰能力更强,且可以实现独特的组织成像技术。该系统建模所用的导管无须接触到心肌组织内膜,可“隔空”成像,并能实现实时采集心脏内信息,真实、快速呈现类CT图像模型。

  短短几分钟,患者的心脏三维重建图像就出现在了屏幕上,这大大减少了相关环节中所需使用的大量射线和造影剂。在确定冷冻球囊封堵情况后,手术团队顺利实施了高精准的冷冻消融治疗,手术效果十分理想。

  据介绍, KODEX-EPD标测除应用在房颤冷冻消融术外,也可应用于射频消融术中,同样能通过即时计算导管贴靠压力、心肌厚度、心肌真实损伤深度等数值,实现更精准、更安全的消融手术,为房颤患者保驾护航。

  如今,让患者在术中术后有更加的舒适感是介入医生追求的目标。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目前心内科的介入手术微创化发展趋势明显。奉贤区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乔增勇16日告诉记者,该院探索经远端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开创了冠脉介入新入路,为推动冠脉介入舒适化、精准化发展贡献力量。

  一名68岁冠心病患者王女士(化名),需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乔增勇表示,决定从远端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据介绍,远端桡动脉穿刺部位为“鼻烟壶区”,此部位寻找很简单,充分伸展拇指,在拇长伸肌腱及拇短伸肌腱与伸肌支持带形成一凹,即“鼻烟壶区”。

  乔增勇一次性穿刺远端桡动脉成功,置入鞘管,造影见王女士心脏一支主血管狭窄99%。随后植入一枚支架,血管畅通了,患者胸痛消失。穿刺部位仅用纱布包扎,8小时后拆除纱布。据介绍,这种创新的介入治疗,将“穿刺部位上移动一小段,让介入手术向前迈进一大步”。手部充血及骨室筋膜综合征的发生风险显著降低;减少了对桡动脉的损伤,同时,患者舒适性明显提高,患者腕部不受限,能自行完成穿衣、吃饭等动作,降低了医疗费用。(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陈静  

5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