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上海侨史文化研讨会举行:发挥侨力量 讲好中国故事
2023年11月10日 08:58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11月10日电(记者 范宇斌)由上海市委统战部、上海社会科学院指导,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上海市华侨事务中心、上海国际文化学会主办的“弘扬华侨华人力量 讲好中国故事”上海侨史文化研讨会9日在上海为侨服务综合平台举行,侨史研究领域专家、侨界文化人士等围绕“华侨华人与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以侨为桥,促文明互鉴民心相通”“讲好中国故事,营造良好国际环境”等主题进行交流研讨。

上海侨史文化研讨会现场。 范宇斌 摄
上海侨史文化研讨会现场。 范宇斌 摄

  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主任、上海国际文化学会会长陈圣来表示,华侨华人融汇中华文化底蕴与海外吸纳的专业知识,并具有国际视野与广泛人脉,善于把国际舞台变成中国舞台,也善于把中国舞台变成世界舞台,于无形中拓展中华文化传播渠道,尤其是在西方主流社会的传播。“这种中华文化的扩散和传扬将成为新时代的新常态。”

  在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腾俊杰看来,中国文化“走出去”要“长计划、细聚焦、做品质”。同时,华侨华人要挑起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梁,积极向海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传播力是一个国家向国际社会投射文化影响力的能力,包括文化外交、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华侨华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为中国扩大对外文化辐射提供了重要基础。”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花建表示,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应当以发展为主线、以共赢为基础,扩大双向流通;传承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为世界提供更多优质公共文化产品;发展数字文化新业态,形成虚实交互、智慧服务的文化流通新格局;建设多样化文化合作平台,包括品牌会展、合作联盟等。

  谈及文化之间的沟壑,华人导演、上海交通大学文创学院特聘教授胡雪桦表示,“文化想要穿越,首先是精神上的认知,这需要内容本体、精神实质和人类精神共鸣。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要让世界接受、在世界上传播,需要找到文化传播的价值,即放弃偏见、放弃仇恨、放弃谎言,追求真善美。”

与会人员参观“同心百年”上海侨史发展陈列展。 范宇斌 摄
与会人员参观“同心百年”上海侨史发展陈列展。 范宇斌 摄

  汉学家是怎么讲中国故事的?上海师范大学外国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朱振武从译者与作者对等角度,对中国文学代表作的英语书写进行阐释。他表示,要更好了解中国文学文化在域外的传播机制和不同时代域外读者的文化旨趣、文化追求和文化消费,更有效讲述中国故事,为实现文明互鉴和世界文化多样性提供文本依据和策略启示。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所长沈桂龙认为,可以用学术资源搭建联系华侨华人的长期平台。“我们要充分利用各方平台,通过交流、培训、考察等,搭建长期联系的交流渠道,强化老中青华侨华人对中国的了解和联系,并在中国形象传播、长期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在西班牙欧华传媒集团副社长兼总编辑沈莘笛看来,海外华文媒体应借助多元中华文化符号,多用当地语言,传播中华文化,找到更多中外情感共融点和理念共通点,促进中外民心相通。

与会人员参观“同心百年”上海侨史发展陈列展。 范宇斌 摄
与会人员参观“同心百年”上海侨史发展陈列展。 范宇斌 摄

  “华侨华人在海外具有一定影响力,他们的地位和声音不可忽视,要凝聚华侨华人的力量与情怀,积极推广中国文化、节庆和民俗等。”国家一级演员、二胡演奏家马晓辉表示,可以用音乐推动中外人文交流,用乐器和琴弦筑起“心桥”,赢得人心,引领世界“新乐潮”。

  华人指挥家汤沐海表示,他有责任用行动将中国文化元素带上世界音乐舞台,让世界了解中国音乐,也让中国音乐家了解世界音乐。

  “中国电影诞生以来,一直是国际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是华侨华人接触和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现状、传统文化及当代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春表示,中国电影能够从不同层面帮助华侨华人感知“想象的中国”,满足情感认同、文化认同需求、增加族群自豪感,进而助力建构以“共同体想象”为基础的美学共同体。

  当日,与会人员还参观了上海为侨服务综合平台、“同心百年”上海侨史发展陈列展。(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范宇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