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捡漏“高价值房产”?要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
2024年03月14日 20:29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3月14日电(李姝徵 宋一江)上海静安一名年近7旬的老人经“朋友”推荐,欲花60万帮陌生人套现一套 “高价值房产”,在转账时被银行拦截劝阻,老人误认为被人断了“财路”并报警。后警方与专业人士共同解读此类“房产抵押”的套路,当场揭开了骗局,不但帮助老人保住了钱袋子,还避免其日后蒙受更大的经济损失。

  2024年3月初,家住静安区的陈阿姨在临汾地区的一家银行办理个人转账时,被告知疑似遭遇了诈骗,遂报警求助。民警到场后发现,老人的转账行为的确存在诸多疑点。

  据老人刚开始的表述,这笔60万元的转账是打入其儿子的个人账户,但经现场核实,该账户系陌生人的个人账户,账户本身存疑,此外,老人自称这笔钱可以买到一栋价值80余万的房产,但实际情况是老人只是经网上认识的“朋友”介绍,花60万从陌生人手中拿到了该房屋的房产证复印件,而对方美其名曰“急用钱要套现60万,故将房子抵押给她”,民警注意到对方自行拟定的所谓“抵押合同”中,还标明“在还款之日无力偿还债务,将该套房屋过户给乙方(老人)。”等多处明显不符合正常民间借贷的条款。重重诱惑下,老人还自认为是“捡了便宜、包赚不赔”的买卖,故在现场呵斥银行和民警“断其财路”。

  随着调查工作的深入,民警发现老人与房屋产权人之间的借贷关系也存在多处法律漏洞,为更好的释法说理,静安公安分局临汾路派出所邀请了辖区法律援助中心的胡荣律师到场协助展开劝阻。

  在临汾路派出所“三所联动”调解室内,民警会同律师共同对老人手头的房产证复印件以及尚未签署的抵押合同进行解读。其间,胡律师就指出:对方用于抵押的房屋存在较大法律风险,主要原因系该房屋开发商目前还涉及法律诉讼,同时,对方提供的抵押合同未经相关部门核准,合同中看似存在对老人有利,但根本就没有法律效益。

  民警也举例说明,在以往办理的多起类案中,犯罪嫌疑人会以急需现金为由,专挑法律意识淡薄的老年群体下手,案例中涉及的房产不但贷款信用差,且可能是已多处作抵押的问题房,更有甚者存在虚构房屋产权、购房合同等行为来骗取被害人信任,后实施诈骗,最终导致被害人“人财两空”。

  胡律师补充说明了此类合同诈骗案中的重点: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不动产过户均须到房产所属地的不动产交易中心登记报备。而本案中,当事双方既没有走正常的房产交易、过户流程,对方所提供的合同既不规范也不合法,认定存在较大的诈骗风险。

  经警方和律师的分析调解,陈阿姨很快打消了“捡漏”念头,感谢民警和律师之余,她还主动向警方提供了案件相关线索。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姝徵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