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华东师大师范生有“热”度的党史课中感受劳动精神 青年学子 “学史力行”
2021年04月30日 11:05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4月30日电(记者 陈静)“这是我第一次走进宝钢,使我对劳动价值和劳动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人民的立场更加坚定,对党员的使命更加明晰。作为有志青年,我们要通过劳动,努力实现多数人最大的幸福,‘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华东师大孟宪承书院202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王鸿明表示。

 

 

  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赓续劳动精神血脉,五一劳动节前夕,孟宪承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吴薇、党委副书记万姗姗与书院45名师生代表一同走进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全景感受百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体悟钢铁人坚守初心、砥砺报国的中国精神。

 钢铁报国,奋进拼搏有“态度”

  在宝钢历史陈列馆,一张张珍贵图片、一件件历史实物,生动再现了从1978年上海宝山钢铁总厂打下第一根桩,到新时代成为中国乃至全球钢铁工业集大成者的发展史。“在所有的展品中,一件早期工作者留存下来的灰白色工装一直刻在我的脑海里,它的布料上满是星星点点的小破洞。上面的每一个痕迹都浸透着宝钢劳动者的火热激情与奋斗努力!” 202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陈梦瑶深受触动。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先行者,一代代宝钢人以“钢铁报国”为己任,坚守严格苛求、学习创新、争创一流的文化主线,不断发展成为了今日钢铁工业的集大成者。“宝钢的发展史就是新中国改革开放史的缩影。宝钢‘由大到强’,离不开一代代钢铁人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不懈奋斗,折射出了劳动者们改革探索、奋进拼搏的胸怀和气度。” 2019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余希音这样表示。

 

 

钢铁脊梁,千锤百炼有“热度”

  走进宝钢厚板生产车间,机器的轰鸣声震耳欲聋,高达1200℃的红钢滑过生产线,铁与火的碰撞使在场师生零距离感受到了中国制造的钢铁热度。随着宝钢一期、二期、三期的建设发展,从城市建设到支撑汽车、能源、家电、交通等众多行业的发展,宝钢肩负着推动中国钢铁工业现代化发展的使命,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贡献了钢铁力量。“看着金红色光芒的钢板在机器上不断地炼造,繁忙的车间内都是全自动、机械化操作,我由衷地为中国工业发展感到自豪,这中间凝聚着多少中国工匠的艰辛奋斗啊!当代大学生更要有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将个人价值同祖国的美好未来紧紧联系在一起。”2019级生物专业郝舒琪表示。

  生产管制中心的全景式监测系统更令大家眼前一亮,“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从最初向日本引进国际最先进的技术,到如今自研工艺、技术突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宝钢始终坚持以创新为魂,以科技革命推动绿色钢铁、智慧制造。“在参观控制中心时,我深深地被其科技感所震撼。实时监测生产数据、机器人智能参与生产等都体现出了宝钢处于科技创新的最前沿、未来钢铁工业的领头军。”2020级英语专业于翔慨叹。

钢铁精神,劳动血脉有“温度”

在宝钢指挥控制中心会议室,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部长厉彦永以《从宝钢看中国工业劳动与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为题,给师生们讲授了一堂有“温度”的微党课。“我们一起从历史中走来,铭记近代以来几代钢铁人的初心使命和爱国情怀,赓续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精神血脉,这是我们迈向未来的精神纽带”,厉彦永深入浅出地回顾了宝钢勇于创新、砥砺前进的改革发展之路,诠释了宝钢人坚守初心使命、铸就镇国之宝的历史底蕴、现实考量和战略谋划。为了勉励师范生更好地学习宝钢精神、传承劳动基因、致敬光辉历史,孟宪承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吴薇为厉彦永颁发“社会导师”聘书。

  以建党百年为关键节点,孟宪承书院凝聚院友资源合力,启动大中小学一体化“四史”学习教育行动计划。孟宪承书院党委副书记万姗姗与上海建平中学教师、孟宪承书院2017届英语专业毕业生樊璐瑶立足宝钢红色研学基地,共同发布了大中小学一体化“四史”学习教育行动计划课程首个教学案例。“百炼方能成钢,卓越教师成长之路亦是如此。”2017级历史专业师范生陈惠婷这样表示。“这是我第一次深刻感受到‘钢铁是有温度的’,作为未来教师,我们也要发扬大国工匠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砥砺奋进前行。”2019级英语专业师范生张贝瑶斗志满满。

  孟宪承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吴薇表示,热血铸就“宝钢精神”,行动证明“中国制造”。书院将不断挖掘红色研学基地的育人资源,使党史学习“活起来”、“亮起来”,使得四史学习有址可寻、有理可学;引领师范生充分领会“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在基础教育岗位上做一个有态度、有热度、有温度的耕耘者,谱写中国梦、劳动美的新篇章。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刘佛年老校长一生奉献于新中国教育事业,在他的倡导下,华东师大在全国率先建立第一个教育科学学院。”“走近文学泰斗徐中玉先生,体悟先生以天下为己任、家事国事事事关心的赤诚之心。”……这是华东师大“新时代·新青年”党史宣讲团的同学们在进行主题宣讲集中展示。4月28日,百年正青春——华东师范大学共青团“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教育风采展示暨2021年五四青年节主题活动在校举行,上海团市委副书记邬斌、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杨昌利出席活动。

 95后、00后大学生担纲“党史主讲人”,“青”言“青”语讲好前辈学人矢志投身党的教育事业生动故事

  如何“拉近”诞生于上世纪20年代的百年大党与95后、00后青年一代大学生之间的距离?如何让朝气蓬勃的新时代新青年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感受到我们党百年奋进再出发的“青春气”?今年以来,华东师大团委和党委宣传部共同推动组建“新时代·新青年”党史宣讲团,进一步挖掘校史中的党史,推出“学科史中的党史”系列首批宣讲课程,让95后、00后在校大学生“唱主角”,担纲“党史主讲人”。宣讲团鼓励大学生“主讲人”从独特的青年视角出发,挖掘与他们日常学习息息相关的学校各学科发展史中的红色资源、党史故事、代表人物等丰富的宣讲素材,精心设计主题和组织安排内容,以贴近当代青年人的讲述方式,“青”言“青”语讲好前辈学人矢志投身党的教育事业,以及几代人接续传承为党和国家培育栋梁之才的生动故事,“以讲促学”让党史学习教育真正入耳入脑入心。

  在活动现场,华东师大团委还与奉贤区团委、普陀区团委、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团委、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团委等多家团建联盟单位代表,以及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集团、包括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实验学校在内的附属学校等共同启动2021年区域化团建项目,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推动党史宣讲常态化进社区、进中小学校。

 情景剧“回忆杀”,重现60年前华东师大青年学子教育援藏“山海情”

  “我们是新中国组建的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党和国家培养了我们,我们就应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需要教育的地方去!”“做西藏人民教师,不是干一阵子而是干一辈子……”活动现场,由同学们编排演出的情景剧《扶贫路上的三个青年人》引起了一波强烈的“回忆杀”,其中一幕生动还原了60年前30余名华东师大毕业生响应“支边”号召,奔赴刚成立两年的西藏公学(西藏民族大学前身)任教的场景。当年同样意气风发的一批师大年轻人跨越山海,将自己的教育人生全部献给援藏事业的抉择和坚守,对台上的演员和台下的观众都产生了极大触动。

 

 

  据悉,情景剧改编自由华东师范大学编著并即将正式出版的《扶贫路上的三个“青年人”》一书。书中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量体裁衣因地制宜”“扶贫扶智教育强基”三个视角切入,全面展现华东师大青年学子多年来在基础教育、教师培训、对口支援、选调生、咨政科创、乡村支教、推普脱贫等一系列感人故事与责任担当。活动现场率先“剧透”发布了由书中所配插画汇编而成的画册,插画均由华东师大光华书院、设计学院、美术学院师生创作。

师生“接棒”传承,研究生支教团23载接续再出征

  今年是华东师大研究生支教团出征的第23个年头,也是赴云南武定一中支教的第20个年头,活动现场连线了2001年首批赴武定一中的研究生支教团团员、现任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的校友徐速,以及目前正在云南武定一中支教的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查莎,新老团员隔空对话,共同讲述每一届团员都在坚守和传承的“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辈子难忘的事”的“团魂”。

  “徐老师,您还记得我吗?我是你当年教过的167班的学生!”与查莎一起连线徐速老师的还有一位“特殊嘉宾”,作为徐速老师当年支教班级的学生,如今也成为武定一中的一名数学老师,接过了教育事业的“接力棒”。在即将于今年暑假“接棒”前往武定一中的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出征仪式上,华东师范大学首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地理科学学院周立旻教授也现场见证了自己所带的两位学生成为新一届支教团的成员。“我是1999年从人民大会堂山东厅出发前往青海,对于从小在上海长大、从来没有离开过上海的我来说,那一年要面对很大的挑战。零下20几度的极寒天气且没有任何取暖设备,基层教师仍坚守教书育人的一线,服务脱贫攻坚”,周立旻教授在分享当年赴青海支教的经历时说,正是这样的支教经历让他更加坚定地选择了留在华东师大从事教育工作,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更多的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也为教育事业培养和输送更多的人才。在历届支教团成员的见证下,团市委副书记邬斌向华东师范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授旗,开始书写属于他们的支教故事。

  本次活动还发布了华东师范大学青年思想动态调研结果,对学校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青团干部、五四红旗团组织进行了表彰。大夏书院党委副书记栗蕊蕊在介绍调研情况时表示,同学们对抗击疫情中所体现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以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抗疫胜利的重要因素,均表现出高认同度,“抗疫的集体记忆已然成为95后、00后最深刻的烙印,‘骄傲’是师大学子对党和国家情感表达的关键词。”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陈静  

5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