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上海财经大学博物馆馆藏集萃·货币卷》发布
2023年12月16日 20:22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12月16日电(徐斌 许婧)《上海财经大学博物馆馆藏集萃·货币卷》发布会暨“博物馆的创新发展与文化使命”座谈会(下称《馆藏集萃·货币卷》)15日在上海财经大学育衡楼举行。

  据介绍,《馆藏集萃·货币卷》从上海财经大学商学博物馆馆藏7000余件文物中遴选了302件(组),覆盖了从先秦贝币到人民币的各个历史阶段。

  该书采用图文相结合的方式对藏品进行展示和介绍,主要由藏品名称,藏品图片,藏品时代、质地、重量、尺寸、形态及钱文描述,以及与藏品相关的背景信息等四部分构成。其中对藏品相关背景信息的介绍,是本书区别于一些货币图册的特别之处,比如对布币、刀币、圜钱的起源、变化及流通区域的介绍;对釿、寽、化、甾、铢、两、钱等重量单位的介绍;对秦半两、五铢钱、开元通宝等历史价值和意义的介绍;对王莽币制改革的介绍;对钱文内涵及钱文字体(小篆、隶书、楷书、瘦金体)的介绍;对年号钱、对钱、御书钱、大钱、红钱的介绍;对钱币与朝代和政权关系的介绍;对第一套人民币历史背景和作用的介绍等。通过对钱币进行多维度的解读,让读者能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货币的文物价值和所承载的历史内涵。可以看到,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货币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的繁荣与兴盛,承载了中国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这已成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之一。

  “今年是中国也是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诞生1000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上海财经大学博物馆馆藏集萃·货币卷》正式发布,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上海市钱币学会秘书长陈钢介绍道,钱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证,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钱币贯穿于中国古代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多方位地承载和展示了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的各种元素。

  在陈钢看来,上海财经大学在钱币研究、钱币文化传播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学校馆藏古钱币体系完整、质量高、数量多;并且围绕钱币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和丰富多彩的钱币文化推广工作,《馆藏集萃·货币卷》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成果和证明,体现了一所百年学府的底蕴和担当。

  作为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商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将普及商科知识、传播商学文化作为自身的使命和责任,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李增泉告诉记者,上海财经大学在钱币研究和钱币文化传播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彭信威、刘絜敖、叶世昌著名学者都曾在学校从事货币史教学与研究。学校早在1952年就曾设立“货币展览室”,2017年又建成了包括货币馆在内的商学博物馆,几代上财人为普及中国货币知识和推广货币文化做了很多的努力和尝试。今天发布的《馆藏集萃·货币卷》正是我们对前辈事业和学校传统的继承与弘扬,不仅体现了我校博物馆在文物征集、利用、研究工作等方面所做的努力,更是体现了学校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和行动自觉。

发布会现场,向与会的高校博物馆、行业博物馆、学会代表和专家学者,上海财经大学及学校基础教育集团成员校的师生代表赠送了新书。
发布会现场,向与会的高校博物馆、行业博物馆、学会代表和专家学者,上海财经大学及学校基础教育集团成员校的师生代表赠送了新书。

  上海财经大学档案馆(校史馆)/博物馆馆长喻世红表示,《馆藏集萃·货币卷》是上海财经大学“育衡丛书”博物馆系列的第二项成果,2019年率先发布了《馆藏集萃·保险卷》,学校后续还将持续推进相关编研工作,争取能够推出更多更好的成果。

 

 

  在随后举行的“博物馆的创新发展与文化使命”座谈会中,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中国证券博物馆、上海造币博物馆、上海市钱币学会、宁波市钱币学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文物保护与展览策划、品牌建设与育人实践、智慧场馆与资源利用、馆际合作与社会服务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应立足高校育人根本任务和文博工作实际,积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许婧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