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行
2024年03月19日 19:07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3月19日电(李昊匡 许婧)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研讨会15日在上海大学举行。

  研讨会上,上海市教委人事处处长李兴华指出,市教委人事处将一如既往支持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针对性服务思政课教师队伍发展。同时,李兴华提出了“三个关注”:一是要关注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二是要关注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三是要关注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教师评价。

  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昌胜指出,建设一流思政课教师队伍:一要加大外引力度。以高端人才、领军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带动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提升;二要注重内培质量。了解现有教师的教学科研状况与发展潜力,强优势,补短板,形成思政课教师高端人才队伍聚集高地;三要实施教师质量提升计划。全面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和成长激励机制,推动思政课教师内涵式发展。在听取马克思主义学院主持工作副院长叶海涛关于上海大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状况的汇报后,刘昌胜强调,思政课教师队伍人才培养要建立科学规划,对标国家战略和政策,形成科学研究上的聚焦,做高水平项目,出高水平成果;要建立自身特色,充分发挥上海大学“红色学府”的优势资源,提高谋划与站位,更好更快更有优势地发展。最后,刘昌胜校长要求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与马克思主义学院一起抓住时代机遇,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上集中力量、优化结构、培优提质,形成高水平研究和高质量教学的有效互动,推动上海大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在教师代表交流环节,王天恩教授提出,在人工智能迭代背景下思政课教师要有意识、有能力走在学生前面,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富有创造性,这是安身立命的问题。孙伟平教授提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要外引与内培相结合,为教师脱颖而出创造条件;要突出专业优势,错位特色发展;要坚持研究的长期主义,做高水平和深层次研究。青年教师代表张彦青认为青年教师与学生更为贴近,要理直气壮上好思政课,主动上前一步,了解学生需求,将思政课上到学生心里,在教学方式上力求创新。

  在专家发言环节,上海市教科院德育发展研究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宗爱东指出,上海思政课的建设必须靠教师人才队伍的建设:首先要关注结构性提升,聚焦学科属性和教学特性;其次要关注重点项目,凝练项目方向及其归类;最后要关注实践性教学,以马克思主义学科群来引领实践教学发展。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蓉指出,思政课教师队伍本身的学科背景不一致,涵盖哲学、法学、政治学等不同学科,怎样评价人才、怎样培育人才,怎样发展人才要进一步思考。在学校层面对师资队伍建设的考评方法也不尽相同,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孰轻孰重存在差异化。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冉指出,思政课教师人才成长在于根基,这个根基在于学科规划,要按照学科方向考评和发展;另一个根基在于学科课程,是否是核心课程群,能否上好,能否上优。

  上海大学人事处处长刘丽兰从建设有活力的师资队伍、迈上新台阶与新平台提出了建议:其一是加强学科交叉融合,积极对接学校发展的各个方面;其二是立足于“AI+教育”,支持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其三是有组织地教学与科研,建立学院院属研究所,凝练教学科研团队;其四是教师发展最终要靠实力,思政课教师要从靠政策向靠实力转变。

  上海大学人才工作办公室主任姜颖指出,将全力配合与支持思政课高水平教师外引工作,建议学院绘制人才发展路线图,规划好思政课教师的成长路径,激发出教师的内在创造力。

  上海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教师工作部部长曹为民做总结指出,思政课教师要思考如何深入理论层面研究,如何深入国情和社会,如何深入学生所思所想,这里的关键在于是否导向明确,服务国家需要,在于是否有系统规划,在于是否有组织优势,在于是否体现党的领导。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许婧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