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同济规划师倾情投入杨浦社区微更新
2023年10月22日 20:41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10月22日电(春林 李玉 于俊)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张尚武说起24支参与杨浦社区环境微更新的规划师们喜上眉梢,称赞“他们个个都是倾情投入!”

  2018年1月,杨浦区启动社区规划师计划,同济大学12名规划师分别对接区内的12条街道镇,因为效果喜人后来又增加12支。规划师们深入街巷小区,目光瞄准犄角旮旯、巷角路边,细细踏勘精细打磨,如今的街头巷尾、老旧小区变得靓丽夺目。

  微更新关乎居民美好生活

  延吉新村占地45公顷,408幢楼房居住着3.26万人,尽管公共设施配套齐全,也有绿化区域,但历经40年的风雨,这些6、7层高的住宅及小区环境老旧破落。而周边的交通也压力很大,上下班高峰时段人车汹涌,人行步道通行情况也相当糟糕。

  作为老工业区的杨浦,老街老社区比比皆是,老人出门不方便、孩子放学过马路太危险、想锻炼没地方……沟沟坎坎、杂草丛生,件件都是居民的烦恼,想改造?每一个都是针头线脑,细碎琐屑的角角落落。用规划师陆勇峰的的话来说,这些微更新没啥收入但投入巨大、工作十分琐细,属于纯公益的规划。

  规划是干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重新安排好河山的事,至少也是一个乡镇、一个新村的,哪有整天游走在社区里,勘测、拍照、计算、放线的?

  但王红军、戴代新、冯高尚、董楠楠、姚栋、黄怡、李彦伯等带领24支团队、约200位中青年规划设计人员一干4年多,与街道、居委会、职能部门,更多地是与居民沟通,就一棵树、一条道、一个小运动场持续不断地交流商讨最好的更新方案。这些活动常常是在下班后、节假日。

  金茜云说,“当然麻烦,但改造好了,居民满脸灿烂的样子,我很治愈。”

  读懂社区居民渴望的眼神

  尽管有城市层面的《美丽街区方案》《街道设计导则》,但顶层设计还是要通过实实在在的规划改造工作、用绣花功夫于细微处在市民家门口实现。

  苏家屯路街角,一道矮矮的墙把绿地和步道隔开,在密集的居民区,邻居们想说个话、看个景儿,都没有安全停驻的地方;彰武路鞍山支路的小花园,原来有假山、乔木和高矮不同的草木,但就是没有居民歇脚唠嗑的空儿,而这里孩子放学、菜场买菜,来来往往的老人很多;延吉小区绿化带内品种丰富,绿化树被各种不知名的杂草灌木严实包裹,人行道上到处是见缝插针的汽车;定海街道的伟达工具厂废弃已久,渗漏严重,几进厂房之间的天沟已部分塌落,墙上白灰大面积脱落,门只剩下一个黑魆魆的洞,地上红的、白的、灰的,更多分不清颜色的杂物堆满了每一个角落……冯高尚告诉记者,每一个老旧小区的居民要求改善的愿望都很强烈。

  梁洁说,本次规划开展过程中,我们团队注重从现场的精细调研出发,对基地内的每一棵大树、每一块活动场地都先行标注;规划初步方案形成后,广泛、多轮征询居民意见,反复修改,目标就是把延吉四村的中心花园变得老中青幼都好用,还能充分留住历史记忆。

  金茜云对于居民们要求改变“社区老旧、环境杂乱,路面、路牙石、座椅凉亭破旧;小区内乱停车”等诉求,她深入控江七村、控江西三村、延吉七村、舒兰路61弄,开展环境勘测、具体诉求征集、方案设计、落实改造。首先扮靓小区绿化,增加居民健身步道,还要设置中心休闲廊架、慢行道、休闲活动、休闲座椅、健身器材、疗愈种植池、共享花架、动车停车位等等,这些“规定动作”一个也不能少。而现在的小区居民已在享受改造带来的惬意和美好。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工人新村,垃圾桶等均摆放在小区大门入口处,很是扎眼。经过冯高尚等人的谋划,鞍山三村小区垃圾房的大门开到背面,不再正对大门,让居民丢、垃圾清运转场到背面去;厢房原来开门处变成小区宣传橱窗、彩绘墙等,小区入口立现高大上。

  24支队伍中,年轻人担纲设计总控、蓝图设计、路段设计、建筑设计、局部节点设计、现场督造等。“我们打算在这条居民路上融入校园文化,结合居民提出的问题,打开不同的节点空间,我们在彰武路南侧设计出一条同济大学时光轴,可以说每个环节都很锻炼人。”冯高尚说。

  “项目落实,社区变靓,开心!”

  定海之窗、党建花园、三区合一为一脉三园、彩虹公园……2018年以来,杨浦区社区微更新产生的热词很多,这些热词的“发明者”都是同济规划院的年轻人。

  他们把水丰路一侧街道优化升级为如今老年人的会客厅,让抚顺路社区睦邻中心成了网红,让彰武路美食一条街成了同济大学百年历史的“时光胶囊”,让核酸亭变身成了“学雷锋志愿服务站”、汇聚爱心的“吉爱亭”。梁洁说:这条百米长廊上的报纸,看的人很多,我们在廊柱中间设计了一些座椅,这样看报看累了就可以坐一会儿再继续。

  社区规划师项目负责人张尚武介绍,5年来,社区规划团队倾情投入,对全区200多条道路、近1200个路段,开展了全覆盖的现场调研,问需于民。在此基础上,打造明星街道、书香街道和烟火气街道三类特色街道。用简单、经济但充满关怀的方式 激活被遗忘的空间,创建儿童与老者友好社区,现在“小小规划师”“科普小森林”等都成了远近闻名的社区更新名片了。

  王红军、张斌两位设计师仿佛使了魔法,把原来的“定海疮疤”变成了现在的“定海之窗”:咖啡厅、展厅和超市集为一体,最让人留恋的当然是斜撑于墙上、山脊模样的半室外大檐廊。现在,定海之窗变身“照相馆”了,居民络绎不绝,在屋里化妆、穿婚纱、摆姿势,拍婚纱照……

  七彩的小瓷砖像游龙、如彩虹,从鞍山支路一弯一折迤逦到彰武路,“杨浦公众号把它称作‘彩虹公园’,说:街角出现一条彩虹。就这样传开了。”李林说,照片发在网上,赞者不断,我们当然高兴。

  匡晓明、陆勇峰团队推动原铁路公房、打虎山路1弄、辽源西路190弄3个小区破墙弃界,构建出“共建、共治、共享”的“一脉三园”——辽源花苑,成了游客的打卡点。开鲁新村公共花园改造项目,被纳入联合国人居署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设计最佳案例。

  “参与社区微更新,收获非常大。”李林说,我们原来做的规划案中观的居多,像这种微观尺寸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要与各方细节打交道,沟通,锻炼人,设计沟通修改,有时还繁杂、琐碎,但有干劲;微更新的地点与单位近,我可以频繁地去沟通,上班路过那里也要去看一看。新村人行道上,有个核酸点,很多人排队,夜幕降临时,墙灯黄黄的光透出一个“同”字,于是有人说“灯设计得很好看”“压抑的日子里,它很治愈”……她说:“项目一一落实,社区慢慢变靓,开心!”

  “美丽街区”凝聚规划师们心力

  如今,“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正在展开,社区规划师们又忙起来了。 

  记者问“你们感觉如何?”。

  金茜云说:“不断地与居民交流,一起探讨方案,调整、再讨论、再调整。虽然不少细枝末节并没能做实做全,但模样有了。这里面,真实地记录了居民的美好愿望,记录着我们努力的样子,挺好的!” 

  “挺有归属感的,能为社区做点事,落地扎根感很强。上海老旧小区太沧桑,上海既有外滩,也有旧里弄。市政府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我们当然要全力以赴。”向晓琴说。

  《上海市杨浦区“美丽街区”总体规划设计方案——以精细化设计提升街道空间品质的规划实践》获得国家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一等奖。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刘颂表示,“社区微更新实践中,规划院较好地发挥了产教融合的平台作用,积极推动同济规划师生走进社区,深入了解居民生活,组织居民参与微更新,让城市规划更好地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据悉,近年来,同济大学几十位规划、设计、建筑领域的专家,在杨浦、浦东、静安、徐汇、虹口等全市多个区担当起“社区规划师”。当城市基层社区的单元微更新,与象牙塔内立于学术前沿的大学新智“碰撞”,美丽上海美丽街区便近在咫尺。(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于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