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特应性皮炎治疗需求迫切 TYK2抑制剂或将带来治疗新方向
2024年04月01日 16:30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4月1日电(记者 缪璐)在皮肤疾病领域,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作为一种慢性、复发性和炎症性皮肤病,近年来在我国发病率不断上升,受累人群涵盖各个年龄段,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身心困扰。但因发病机制复杂,现有治疗方案仍存在诸多不足,对特应性皮炎的治疗存在着极大未满足需求。

  面对特应性皮炎治疗的诸多挑战,寻找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日前,在2024年美国皮肤病学会年会上,新型TYK2抑制剂ICP-332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II期临床的最新数据以重磅口头报告形式发布,其疗效令人振奋。

  作为该研究的主要研究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徐金华教授近日接受记者采访,就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现状、治疗难点以及新型治疗药物TYK2抑制剂ICP-332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深入详解。

  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复杂,临床治疗存在巨大未满足需求 

  特应性皮炎虽非致命性疾病,但带给患者的痛苦与疾病负担沉重,尤其中重度患者常伴有难以忍受的痛痒,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受到特应性皮炎困扰的人群涉及各个年龄段,通常初发于婴儿期,并在青春期和成年期持续间歇性和不可预测地发作。近10余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炎症通路的相互作用。Th2型炎症反应是AD的基本特征,而IL-4和IL-13等细胞因子在AD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在AD慢性期,皮损中还可见Th1、Th17和Th22的混合炎症浸润,这使得特应性皮炎的治疗变得尤为复杂。

  徐金华教授指出,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表现多样,最基本的特征是皮肤干燥、慢性湿疹样皮损和明显瘙痒。在治疗策略上,对于轻度患者,主要采用外用激素类药物和非激素类药物治疗;而对于中重度患者,治疗方案则更为复杂,包括外用激素类药物、光疗、系统性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或JAK抑制剂等。

  然而,徐金华教授也坦言,这些治疗手段并非尽善尽美,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均存在局限性,特别是对于中重度患者,单独依靠外用药物往往无法有效控制病情。“传统的免疫抑制剂疗效有限,且可能产生毒性反应无法长期使用。生物制剂则需定期返院进行皮下注射,患者的依从性和便利性会受到一定影响。”

  据2020年发布的《中国特应性皮炎患者生存状况调研报告》显示,超过75%的医生对现有的特应性皮炎治疗方案不满意。多数患者因瘙痒而睡眠困难,减少瘙痒症状是75.8%中重度患者的迫切需求。这表明,目前特应性皮炎患者在治疗方面仍面临巨大的未满足需求。

  新型TYK2抑制剂研究展现卓越疗效与安全性,有望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日前,在2024年美国皮肤病学会年会上,新型TYK2抑制剂ICP-332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II期临床的最新数据以重磅口头报告形式发布,其表现令人振奋。 

  ICP-332展示了卓越的疗效和安全性,达到多个有效性终点,包括EASI (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较基线变化百分比、EASI 50、EASI 75、EASI 90(EASI评分较基线改善≥50%,75%,90%)、研究者整体评估(IGA) 0/1(即皮损完全清除或基本清除)且较基线改善≥2分、以及瘙痒NRS评分较基线变化等。80毫克和120毫克两个治疗组EASI 评分较基线改善的百分比变化分别为78.2%和72.5%,与安慰剂组的16.7%相比,具备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两个治疗组EASI 75应答率均为64.0%,较安慰剂组(8.0%)改善56.0%,优于多种获批创新药物单药治疗12周或16周的疗效(非头对头比较)。

  此外,ICP-332 80毫克组EASI 90和IGA 0/1且较基线改善≥2分的应答率分别为44.0%和36.0%,显著优于安慰剂组(4.0%和4.0%),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ICP-332作为一款高选择性的口服TYK2抑制剂,在治疗特应性皮炎上展现出独特优势。其原理在于通过多靶点、广谱阻断特应性皮炎的多个关键致病炎症因子。

  作为该研究的主要研究者,徐金华教授解释说,ICP-332不仅能通过抑制TYK2和JAK1来协同阻断Th2炎性通路的核心细胞因子IL-4和IL-13,还可以通过抑制JAK1来阻断在AD瘙痒及炎症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IL-31。此外,ICP-332的TYK2活性还能阻断对Th17和Th22细胞分化很重要的IL-23信号转导,从而抑制AD发病中的Th17和Th22炎性通路。

  徐金华教授进一步指出,II期临床研究显示,ICP-332在治疗初期就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瘙痒症状和生活质量评分,且安全性耐受性良好。这些积极成果预示着ICP-332有望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提供新的可能性。

  同时,徐金华教授也强调,虽然ICP-332在II期临床研究中取得了积极的结果,但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要在更长时间的临床研究中进一步观察。为此,III期研究将尽快开展,并计划扩展至多个包括皮肤科适应症在内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适应症。 

  展望未来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方向,徐金华教授认为,还需要研发疗效更佳、安全性更高的药物。除了关注药物对Th2型炎症通路的阻断效果外,还应考虑其是否具备对其他特应性皮炎炎症通路的协同增效作用。他坚信,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特应性皮炎的治疗领域将迎来更多突破和成果,为广大患者带来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缪露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